当鲁迅写出“晚安!”,多数人会觉得这是礼貌性问候,可能语文老师不这么认为:“晚安的‘晚’点明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这是昨天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段文字,如此分析让不少网友想起中学时的语文阅读理解,“文字被过分解读了。” 资深语文老师表示,这段话略显夸张,有针对语文考试折射的阅读方法暗讽的意味,“如今硬套的回答形式有所减少,教育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不是格式化文本阅读。” “晚安”反映社会黑暗? 这段被大量转发的文字写道:鲁迅:“晚安!”语文老师:“晚安”中“晚”字点明了时间,令人联想到天色已暗,象征着当时社会的黑暗。而在这黑色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出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出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鲁迅:“……” 这段文字让不少人想起了中学时期阅读理解的答题方式。大学毕业于中文系的严小姐说,她看到后第一反应就是中学时期的语文参考资料、一课一练,“阅读理解答题模式都是这样,被标准答案整出好多意思。”在严小姐看来,虽然这样分析没有影响她对文学的热爱,但如此肢解文章她不敢苟同,“本来属于文学艺术的美,却要用理性的框架来套嵌。” 初中生洋洋看到这段分析文字后不住地点头:“得分点都有了。”他告诉青年报记者,他已把语文题当数学题来做,“套上解答公式就肯定能得分。”洋洋回忆说,上学期做过一篇名为《鱼王》的阅读理解,说到主人公去世像沉沉地睡去,“因为用了比喻,我在回答时一定要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什么内容,否则要扣分。但明明是一篇悲情感人的文章,我觉得写生动形象很残忍。” 洋洋表示,如今他看完记叙文都不太愿意思考,“真希望以后阅读理解就让我们写200字感想。” 培养阅读能力不是格式化答题 网友根据这段分析文字纷纷进行延伸,网友“关昊_leslie”就替语文老师解读了鲁迅写出“吃饭”两字背后的深意,“语文老师:吃字暗指生存状态,表明鲁迅先生巧妙抨击封建社会人吃人的落后思想,饭则是反讽的最佳体现,因为当时的大多数中国人民是根本吃不饱饭的,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情怀。” 上大附中刘华霞老师得知这些段落文字后觉得,分析略微夸张,但反映了语文教学的两个问题,“第一是语文答题踩分点意识,第二是对语文文本过分解读,阅读格式化。” 刘老师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近20年,在她看来,有些语文老师的确讲究答题格式,往往会脱离文本进行分析,“形式大于内容,不利于培养孩子对语文的热情。”不过相比以前,她觉得硬套的情况已经有所减少。 刘老师表示,单纯训练孩子答题技巧没有好处,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与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如上小说阅读课,可以适当弱化小说三要素等概念,尝试让学生先提问,根据自己的问题仔细阅读,强调怎么能读懂最重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