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古汉语文学的历史发展问题探究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是从有了记录语言的文字开始的,有系统的文字记载是从甲骨文开始的,至今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当然,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古代汉语是从形成汉民族时候就开始了,但是,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经无从认识,更谈不上学习和研究了,目前古代汉语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言。
    一、古汉语的起源和分类总结
    从汉语的起源上讲,汉语大致有两个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例如唐宋禅宗语录、唐五代变文、宋元话本等。这两种系统伴随着较深的政治渊源和民俗渊源,作为后代学习和研究内容而言,文言较之古白话有很广泛的应用。
    关于古代汉语的下限,目前学界的看法仍然存在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以前,在“五四”以前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应该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属近代汉语的一部分。他说:“以晚唐五代为界,把汉语的历史分期分为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两个大的阶段是比较合适的。至于现代汉语,那只是近代汉语内部的一个分期,不能跟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鼎足三分。”
    汉语有相当长的发展历史。古代汉语研究的分期问题是我们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过程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目前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现在目前大多数学者能够接受的看法是:以先秦、两汉书面语为代表的上古汉语;以东汉到隋末含较多口语成分的典籍语言为近代汉语;以晚唐五代至清代初年古白话为代表的近代汉语。西汉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的过渡阶段;初唐、中唐是中古汉语向近代汉语的过渡时期;清代中晚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渡时期。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研究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基本面貌,了解汉语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探索这些发展和变化的特点和原因,揭示出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二、古汉语的特色研究
    总体来说,学习和研究古代汉语,必须结合相应的朝代和习俗去揣摩和理解,专家和学术研究认为,古代汉语主要有音韵、词汇、语法和文字几个重要属性,了解这四个方面的应用,是研究古代汉语的基础,然后这四个方面也是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发展的。
    音韵方面,古代汉语音韵上的历史变化主要分为上古音、中古音和近代音,上古音是是指上古时期(周、秦、汉)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没有轻唇音;没有舌上音;阴阳入三声配合整齐;声调分为平入两类等。上古音的代表音系是《诗经》的韵部系统和先秦的声母系统。因为当时没有系统的韵书流传下来,后代的拟音多不一致;中古音是指隋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系统。这一时期的语音以陆法言的《切韵》音系为代表。中古声母拟音及其发展方面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全浊声母的清化、轻唇音产生的年代和条件、知章庄组字的拟音及其发展等方面;近代音是指近代(晚唐五代至清初)的语音系统。元代周德清所著的《中原音韵》是近代音的代表作。这部书是周德清为了总结元曲押韵的规律,指导元曲创作而编写的一种曲韵韵书。它的音系是在归纳北曲押韵的基础上再审辨实际口语而建立起来的,记载了当时新兴起来的共同语语音系统,即大都话的音系。这个音系是北京话音系的前身,它正处在从中古音向现代音演变的中间站上,很多方面已经接近现代音,也还有一点近似中古音而不同于现代音。
    词汇和语法是在音韵基础上起到形象地描述作用的。就词汇来讲,由单音节词向复音节词发展,这是汉语词汇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上古汉语词汇特点:以单音词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复音词。有一定的同义词、成语、谚语等。从词的内部结构来看,双音词、复音词的数量大大增加,出现了多种有固定形式和能产性质的多音词结构;近代汉语词汇由于白话文学的普遍传播,口语词汇(包括方言词汇)大量进入文学语言;收西方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并根据外来的概念长造了大量的新词;曾经一度吸收某些蒙语、满语词。而语法方面,通常包括“词法”和“句法”两大部分。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用词序和虚词来表现语法范畴、造句规则和句型变化。这个特点在商代就开始奠定了。上古汉语语法特点: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否定句和疑问句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被动句通常用“于”“见”等虚词表示;实词缺乏一定的词类标志。
    最后的文字方面,文字记录语言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表音;二是表意。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历史十分悠久。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是1899年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的变化。总的来说,是向着便于书写和形体简化的方向发展。关于汉字形体的构造,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是汉代人根据小篆的形体分析而归纳、总结出来的六条造字原则和具体的造字方法。
    三、结语
    我国是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国家,古代汉语背后蕴藏的巨大文化魅力使得很多外国朋友来中国学习和交流,对于我们在校专业学生来说,更是不懈深入摸索的研究对象。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