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郭店楚简中子思著述考》(下) (3)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思问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节.简本《六德》校读  
    《尊德义》开篇指出“尊德义,明乎人伦,可以为君也”,《君子之于教》“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成为夫妇之辨”,君子要“ 慎六位以祀天常”,而简本《六德》的重点正是讨论以“六德”与“六位”相对应而排比的人伦之道,这三篇简是相互承接,应该同属一书。  
    正如 庞朴先生指出的:“《五行》与《六德》的最大差别是,《五行》论述以天道观为背景的个体道德及其深层的道德形行而上的问题,有极深的信仰、神秘的成分,而《六德》只是五行向社会伦理面的推行。”[15] 因此《六德》与《尊德义》《君子之于教》同样属于思孟“五行学说”中的社会实现部分。
    郭店简《六德》简文散乱不完整,在简文的编序和命名上也还存在着问题,《郭店楚墓竹简》将它分为九个拼联组:(1)简1-5,(2)简6,(3)简7,(4)简8-10,(5)简11,(6)简12,(7)简13-46,(8)简47-48,(9)简49。[16]李零先生则根据篇中出现两个篇号将它判为三部分,以(2)、(5)、(6)、(3)、(4)、(1)、(8)构成其第一部分,将(7)按简文中出现的章号 分为三章为中间一章,而结尾部分(9)只有一支孤简。并认为简文以“六位”为主,所以定名为《六位》;[17]周凤五、林素清夫妇以(2)、(4)、简47、(1)为第一部分。[18]庞朴先生也赞同将(2)作为开篇,并证明这样开篇的正确,并因此以首句“求人道”来命名此简。[19]陈伟则将(1)调出,置于《性自命出》篇简37至67之前,但调入《成之闻之》篇的简31至简33作为《六德》篇篇首,并将拼联组打乱进行了系统重排,定名为《大常》[20]。  
    在以上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指导下,根据文理以及它与《君子之于教》、《尊德义》的承接关系,作者同样将简文分成三部分,认为:第一部分是论述君子求人道,必须明人伦,慎其位,别内外,并以六德来配六位建构出一个社会伦理体系。这一部分基本完整,排序为(2),简47;(3)(4)(1)(7);第二部分已经遗失,只有(5)(6)两支残简和一支尾简(简48),从简文推测这一部分很可能是对第一部分“门外之理义斩恩”(31简)的发挥,也即论述君子治理国家的原则不是“亲亲”而是“尊贤”以及如何尊贤;第三部分只有一枚尾简,简49,但根据其中的信息,可以推测这一部分是论述君子如何“使民相亲”。也就是说,第一部分的重点在于论述何谓人伦秩序以及它们推导出的原则,第二、第三部分重点在于叙述在人伦秩序的原则下君子如何举贤亲民。 按庞朴先生之说,整个简文可定名为《君子求人道》。  
    尽管简本已残,但其中的发端部分却较为完整,一斑可窥全豹,通过对第一部分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叙述的社会伦理体系是“五行学说”中“天道”“人道”在社会人伦中的具体展开。  
    1.君子如欲求人道,□□□□□□□□□□□□□□□6(可补入:“先慎六位,以别内外、祀天常,慎六位)  
    2.(大者以治)人民,小者以修其身。为道者必由47  
    3.□□□□□□□(“此。人伦天常也,不)由其道,虽尧求之弗得也。生民7(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此)六位也。有率人者,有从人者;8有使人者,有事人[者;有教]者,有学者:此六职也。既有9  
    4.夫六位也,以任此六职也。六职既分,以裕六德。六德者10  
    5.此。何谓六德?聖、智也,仁、义也,忠、信也。聖与智就矣1,仁与义就矣,忠与信就矣。作礼乐,制刑法,教此民尔,使2之有向也,非聖智者莫之能也。亲父子,和大臣,寝四吝(邻)3之帝虎(抵牾),非仁(义)者莫之能也。聚人民,任土地,足此民尔(黎)4生死之用,非忠信者莫之能也。君子不别,如道导人之5  
    这篇简文起首便提出“求人道”的观点,同时又强调“圣智”的作用,  与《五行》中天道人道的关系相合。《五行》篇认为“五行相和”为天道,“四行相和”为人道,人是作为社会人存在与世界的,因此必须致力于“人道”,但作为个体同时需要努力与“天道”和一,目的在于更好地达成“人道”。  
    对于“人道 ”的关注自然会导致人伦关系上的设计与规划。这里夫妇,父子、君臣三种社会基本的人伦关系被称为“六位”,对应“六职”,而这六个职分应该彰显“六德”,即:“圣、智、仁、义、忠、信”,且圣智、仁义、忠信相辅而成三组。  
    “ 六职既分,以裕六德”,具体的职责需要德化,这无疑可视为《五行》篇“型于内”思想的现实运用。  
    6.(□□□□□□□□)任诸父兄,任诸子弟,大材艺者六13大官,小材艺者小官,因而施禄焉,使之足以生,足以死:谓14之君,以义使人多。义者,君德也。  
    7.非我血气之亲,畜我如其15子弟,故曰:苟沾夫人之善囗,劳其囗囗之力弗敢惮也,16囗其死弗敢爱也:谓之[臣],以忠事人多。忠者,臣德也。  
    8.知可17为者,知不可为者,知行者,知不可行者,谓之夫,以知率人多。18智也者,夫德也。  
    9.能一与之齐,终身弗改之矣。是故夫死有主,终19身不嫁,谓之妇,以信从人多也。信也者,妇德也。  
    10.既生畜之,20又从而教诲之,谓之圣。圣也者,父德也。子也者,会墉长材21以事上,谓之义,上共下之义;以睦□□,谓之孝。故人则为22(为人者,谓之)仁。仁者,子德也  
    11.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六者各23行其职而谗陷无由作也。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24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亲此多也,钦此多[也],25美此多也。道囗止。  
    因为君使人以义,臣事人以忠;夫率人以智,妇从人以信;父教人以圣,子效人以仁,于是“六德”与“六位”配伍,成为“君义”、“臣忠”、“夫智”、“妇信”、“父圣”、“ 子仁”,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说“父慈子孝”,而说“父圣”、“ 子仁”,对此庞朴先生认为“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因此“六位六职所应遵循的六德,便不能也不会只是特殊性的、只适用於家庭范围内的琐德细行;而必定会是更一般的,是天道的直接延伸和显现”[21],这合乎《五行》中援天道入人道的思想。  
    12.仁,内也。义,外也。礼乐,共也。内位父、子、26夫也,外位君、臣、妇也。  
    13.疏斩布实丈,为父也,为君亦然。疏衰六27齐戊麻实,为昆弟也8,为妻亦然。袒字为宗族也,为朋友28亦然。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29宗族离朋友,不为朋友离宗族9。  
    14.人有六德,三亲不断。门内30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斩恩。仁类囗而速,义类持31而绝,仁囗而讷10,义强而简。讷之为言也,犹讷讷也,少而32尞多也。囗其志,求养亲之志害?亡不以也。是以讷也。  
    提出人伦秩序的原则。认为礼乐是普遍原则,而“仁义”是“内外原则,于是将六位以内外相别,提出了以血缘为重心的“亲亲”原则,即“为父绝君,不为君绝父。为昆弟绝妻,不为妻绝昆弟。为宗族离朋友,不为朋友离宗族” ,并分别了“门内之治”与“门外之治理”不同原则,前者重“仁”(恩),后者重“义”  
    这段中的 “义强而简” (简32)与《五行》篇中“简,义之方也”( 简40 )“强,义之方也”(简41)用语完全一致,是两篇同属一书的显证。  
    15.男女33辨生言,父子亲生言,君臣义生言。父圣,子仁,夫智,妇信,君义,34臣〈忠〉。圣生仁,智率信,义使忠。故夫夫,妇妇,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此六者各35行其职,而谗陷篾由作也。  
    16.君子言信言尔,言□言尔,(设)外36内皆得也。其反,夫不夫,妇不妇,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37臣不臣,昏所由作也。君子不谛,明乎民(萌)微而已,有以知38其一矣。男女不卞(辨),父子不亲。父子不亲,君臣亡义。是故先王之39教民也,始于孝悌。君子于此一体者亡所(废)。是故先40王之教民也,不使此民也忧其身,失其偏。孝,本也。下修其41本,可以断谗。生民斯必有夫妇、父子、君臣。君子明乎此42六者,然后可以断狱。道不可遍也,能守一曲焉,可以纬(违)43其恶11,是以其断谗速。  
    这一段指出六位各行其职,“谗陷无由作”,而君子以“孝”为本 ,就可以 “断谗”。前面在22简提到“父圣”“子仁”,“孝”是父子的上下之义。“孝道”融合天道人道,是“圣”与“仁”的沟通相合。因此“父子”的伦常关系被提升为“天人”的伦常关系,这是天道也即“德”在社会伦理层面上的推行,是对《君子之于教》中“天降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著为父子之亲,分成为夫妇之辨”,“慎六位以祀天常”思想的具体发挥。  
    16.凡君子所以立身大法三,其释之也44六,其覞十又二。三者通,言行皆通。三者不通,非言行也。45三者皆通,然后是也。三者,君子所生与之立,死与之敝也。  
    最后一段因为李零先生指出这里的“三”可能就是“三纲”,“六”是指“六位”,十二可能是“六德”配“六位”。因为没有后文的阐发,解读不易。  
    尽管简本《君子求人道》是残篇,但根据前面对其现存的部分的文本分析,将它视为“五行”学说的现实展开部分无疑是有迹可查,有据可考的。 
    综合全文,作者认为:《君子求人道》、《君子之于教》、《尊德义》三篇是“五行学说”的现实方案,《性自命出》篇是“五行学说”的理论基石,《五行》是“五行学说”的思想总纲。这五篇简长三二·五厘米左右,两端修成梯形,编线两道的儒简比较完整地组建了子思“五行学说”体系,它们和同一形制长短的《缁衣》一同为子思著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