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人们对书籍都不乏赞美之词。 我国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尽管太过于实用主义,将读书当成了通往荣华富贵的“敲门砖”,但,终究说的是书的益处。 犹太人为了鼓励孩子读书,常常将书籍与蜂蜜并列而放,让孩子读一会儿书,吃一口蜜,寓意非常明显,即是说,书本里的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如同蜜一样甜。 欧洲诸国,关于读书,同样是其情殷殷,赞誉有加。 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我一直都把书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食粮。然而,对于书的态度,却一点点发生着难以回转的变化。 年少之时,我把书当成了“圣物”,把“书上说”与“老师说”当成了分辨是非、判定优劣的最佳标准,把书当成了真理。 后来,我渐渐领悟到“尽信书不如无书”,明白了书是人所著。只是这些著书的人学识渊博,经历丰富,他们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我们有着极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也知道,既然书是人编著的,不可避免地带有自己的情绪乃至偏见,读书亦当适时而为,酌情吸纳。 如今,我觉得读书是一件冒险的事儿,因为,在阅读之前,自己压根儿不知道这是一本经典,一本优秀的书,抑或是一本泛泛之作,乃至一本垃圾书。我们的出版业如日中天,非常发达,每年推出的新书以十万计,其质量则令人忧虑,良莠不齐。诚然,这么多的书籍之中肯定不乏优秀之作,可是,我们又哪有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从十多万本书中,找出三五本适合自己阅读的作品呢? 由于工作的缘故,我每年需要接触不少“文人们”。如今的“文人”似乎个个出手不凡,大作频频,仿佛不出版三两本书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写字的。我每年能收到数百本赠书,这些书大多是作者自己掏钱出版的,其中优秀之作可谓寥寥无几,而其中的大部分,将之归类于“文字垃圾”毫不为过。更为可恨的是,其中一些书作者写作水平差,编辑责任心不强,公开出版的图书竟错别字连篇,病句满天飞。这类书,不仅是“垃圾”,而且是“垃圾”中的“毒品”了!我常常忧虑,我们的孩子,那些尚没有任何分辨力的孩子,假若以这些书为“食粮”,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垃圾书山何时休?那些热衷于出书的人,那些热心于赚钱而不问质量的出版机构,为了祖国的未来,其中包括我们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该醒醒了呢?(彭来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