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逾半年的暗访,日前,中国控烟协会在京发布《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报告显示,800所被调查的高校中,仅有16所得分超过60,合格率不到2%。 这次调查,显然弄得教育部挺尴尬——去年7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学校开展控烟宣传教育,创建无烟校园。但时隔一年,创建无烟校园的结果大大的不理想,表明有关部门可能发完文件就了了,而有关学校根本就没把文件当回事。中国控烟协会表示,此次调查结果已经在其网站上公示。同时,教育部已经知晓此结果,承诺将把结果下发至各省份的教育部门,督促其落实整改。 控烟协会的这次评估暗访,让我想到过去在高校进行的文明校园建设评估和本科教学评估,这些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评估,被指责存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等问题,具体操作是,评估专家集中时间进校,展开声势浩大的评估检查,而学校也大张旗鼓地组织迎接评估。评估的结果是,几乎没有学校不合格,相当比例的学校是优秀。 如果此次无烟校园建设的评估,还是由教育部门组织,事先发文要求学校自评,并通知学校评估专家何时进校检查,其评估结果会完全不一样。据介绍,此次评估显示,800所高校均未发现“室外吸烟区引导标志”,1/4的高校在室内发现烟灰缸及其他烟具,17所高校还发现烟草广告共计21处。如果学校事先知道专家进校检查,完全可以在一夜之间弄好室外吸烟区引导标志、收走室内的烟灰缸和烟具、处理掉烟草广告,最后,合格的无烟校园,就不是2%,而可能只有2%不合格。——当然,专家一走,这些一夜之间处理掉(处理好)的,会很快恢复原样。 这充分表明,评估、评价本身不是坏事,关键是谁来评、怎么评,评价要起到何种作用。作为无直接利益的第三方,控烟协会检查高校,是不太会留情面的,因此,采取暗访,就是保证看到高校真实情形的重要评估方式,而最终的结果,不是为了制造控烟的虚假景象,而是要起到控烟的实际效果。 对于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主导的各类评估,针对其出现的问题,舆论也多次呼吁淡化、取消行政评价,转为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包括去年7月颁发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到这一改革思路,以避免政绩思维对评估操作和结果的影响——评估不是发现问题,而可能变为宣传办学业绩——同时,建议评价要改变先通知、后专家进校集中调研的方式,推行事先不通知、专家随时进校暗访的“原生态评价”方式,但有关部门对此颇有疑虑,认为暗访模式对专家素质有更高的要求,也可能会遇到学校不配合,有些资料无法查看到,进而也影响评估评价公正性的难题。 控烟协会的暗访评估,给高校评估好好地上了一课。暗访的结果可能令人尴尬,但是,这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开端,远比形式主义的评估,对学校的发展建设更有用。大学的发展,需要的正是这种专业的、不带利益因素的客观评价。(熊丙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