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关于中国解释学的五个层级:道、意、象、构、言(9)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所 佚名 参加讨论
九、学问须见「道」:因而通之,皆可以造乎君子之道。
    除此之外,我们要问有没有一个超乎「视点」之上的东西?有的。那东西就是我们所讲的「道」。「道」进到「视点」的时候,就是我们刚刚所谈的「意」,有不同的「视点」,就生出不同的「图象」;不同的「图象」落下来,就是不同的「结构」,然后用「语句」把它凸显出来。我们读的时候则逆着回去:
    得意忘言
    ︳
    以意逆志
    ︳
    志通于道
    「得意忘言」,然后再「以意逆志」,这个意者,是意义;志,即意念、意向(int-
    ention),这个意义相当整个结构性的把握。最后,再「志通于道」。所以用以前的老话来说,即「得意忘言」—「以意逆志」—「志通于道」;任何一个理解的活动皆如此。学问当然要见道,学问若不见道,那还叫学问吗?那样的学问就属于我们所说的「象—构—言」这三个层次,甚至是「构—言」的层次,仅是堆积了一堆资料。很多学问其实做得很小,你不要以为它做得很大,它其实是不必那么做。这就是我们刚刚所讲的:你病兆看两个就已经知道病症为何;你要累积了两百个病兆,然后才得出一个病症,那未免太费事了!学思想比较可以这样,学历史就很麻烦了,考据要一堆东西。我有一些朋友在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做「中国思想史」的工作。以我看步骤太繁复,得出的结论太简单。因为他们的重点不在思想的诠释,重点乃在于一个事件以及文献的厘清及判断。这是学问性格的不同:史学的性格注重结构、语句,哲学的性格注重图象、意向、道。所以史学做到一个地步的时候会不满意的,就会往哲学走。这就是钱宾四先生,他不只是一个史学家,他其实也是一个思想家。司马迁不只是史学家,他亦是一位思想家。「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你要「究天人之际」的时候,其实就是要回到「成一家之言」,再度建构。「通古今之变」那在「为学日益」这层次,它是一层一层的,从「学」到「道」,从「道」再成之为「学」。「成一家之言」是把你所体会的,以一个一大套的语言文字符号系统,把它表达出来;但是你要「究天人之际」后,才能「成一家之言」。如何「究天人之际」呢?那你要「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流变而去体会天人关系,证得那个道,使得道为之开显之后,你才因其道而「成一家之言」。整个过程是这样,这个部份从这样的角度可以去理解。所以如果连着王夫之在《庄子通》、《庄子解》二书,他讲:「因而通之,皆可以造乎君子之道。」因者,随顺其脉络也。随顺其语句之脉络而通彻之,都可以到达那「君子之道」。其实,「君子之道」的「君子」是多了,「造乎其道」就好了。「造乎君子之道」显然地有一个转化,从庄子转到儒家,因为王夫之是站在儒家的立场。所以我们的「学习」就是要理解、观看、体会各方面种种的能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