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总叙》曰:“自汉京以后,垂二千年,儒者沿波,学凡六变。其初专门授受,递禀师承,非惟诂训相传莫敢问异。即篇章字句,亦恪守所闻,其学笃实谨严,及其弊也拘。王弼王肃稍持异议,流风以扇,或信或疑。”四库馆臣对王肃经学作用的提及是平实的。作为一个经学家,王肃的学术活动不仅使人们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更影响了王弼、何晏等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朱伯崑先生列举事例说明王弼易学受王肃易学的影响;我们从何晏的《论语集解》中也可以发现许多采用王肃之说的地方;钟会受王肃的影响曾撰《易无互体论》。张惠言说:王弼注《易》,祖述肃说,特去其比附彖象者。由此而论,则由首称仲子(宋衷),再传子雍(王肃),终有辅嗣(王弼),可谓一脉相传者也。 应该强调的是,王肃毕竟是一个经学家,其学术核心是礼学而非易学。根据史料的记载,在王肃所注之经中,以三礼注数量最多,他在《孔子家语注》中也同样以礼学为重心。正由于此,王肃虽然提出了天道无为、诸侯用震的主张,却并没有加以系统化。这个任务将由摆脱了经学桎梏的玄学家来完成。 参考文献: [1] 陈寿. 三国志[M]. 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房玄龄. 晋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4. [3] 张惠言.易义别录[M].无求备斋易经集成[Z].台北:成文出版社,1976. [4] 王肃. 孔子家语注[M].北京:世界书局,1935. [5] 皮锡瑞. 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朱伯崑. 易学哲学史[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7] 王葆玹. 今古文经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