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校园,是通过培养学校的整体学习气氛,发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形成的具有共同理想和共同价值体系、能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学习能力的校园。 和谐校园:体现知识和人才的融合 随着国际高等教育竞争的加剧,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竞 争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人才,而学习型校园的构建正体现了知识和人才的融合。因此,高校有必要构建起具有自身优势和特色的学习型校园:构建起适应于团队工作而不是个人工作的学习型校园。目前国内外可行的管理创新几乎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团队的力量去完成,而传统的直线型学校管理结构以自上而下的指挥取代了人们寻求合作的自然能力;构建起适应于项目工作而不是职能性工作的学习型校园。也就是说当学校成员从静态工作转向解决一系列问题时,允许他们将这些工作组织成一个项目去完成,通过组织跨部门的项目小组开展工作,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构建起适应于创新而不是重复性工作的学习型校园。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人的工作重心是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关心他人。因此,要鼓励师生在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交流,实现知识共享,随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社会适应能力。 和谐校园: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 科学地选择切入点是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前提。其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校园长期以来形成的风格、意志、导向,具有自动、自发、约束和激励功能。一般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和核心层面。校园文化的理念导向与愿景目标激励更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那就是把员工的价值实现建立在学校发展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其二,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包括职业培训、职业生涯设计、竞争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全体成员的学习能力,只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才能永葆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创建学习型校园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和成长能力;其三,建立学校创新体系。学习型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持续创新的能力,这也是建构学习型校园的核心问题。创新能力包括师生的学习能力、自主开发能力、掌握前沿信息技术能力等。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不断的学习,需要充分发扬团队精神,需要改善心智模式,需要不断的超越,需要不断地形成新成果并实现成果的共享;其四,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管理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约法尔的一般管理、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再到现代的人本管理、文化管理、学习型组织管理,都始终闪烁着变革与创新的智慧光芒。学习型组织管理的宏观性更强,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学校规模扩大、机制变化、管理不断创新的时期,有必要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实现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的有机结合。 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是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关键。不少研究者提出,在构建学习型组织时要树立“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理念”、“终身学习理念”、“团队学习理念”、“学习型组织建设就是科学管理的理念”、“教育是一种生产性投资理念”、“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学习最主要任务是学会学习理念”等。笔者认为,在构建学习型校园中“终身学习理念”和“团队学习理念”是最为根本的学习理念。 其一,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终身教育”一词见于1919年的英国。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在其著作《论未来的教育》中提出:人的学习不能只限于人生的某一个时期,而应该终身接受教育,至少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使命要穷其一生。这个论断被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革命”。这个论断告诉我们,终身学习不仅将会成为,而且也必须成为人们整个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法则,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每一位成员的未来才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学校的发展也才能焕发出蓬勃生机。 其二,要在全体师生员工中树立起“团队学习”的理念。团队学习目的在于提高团队成员相互配合和整体搭配的能力,使个人在团队中的成长速度变得更快。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学习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样也是各类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组织要取得成功,所依靠的是全体员工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源泉是丰富的知识,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就是不断地学习。可以断言,团队学习是组织永恒发展的坚实基础。因此,西部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全体师生员工要树立起“团队学习”的理念,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学习,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事学习,把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其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是构建学习型校园的基础。学习型校园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持续创新的组织。首先要建立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可以细分为内在动力机制和外在动力机制。内在动力机制就是通过树立共同愿景,增强组织和个人学习的内在动力;外在动力机制主要是激励和竞争机制。如把学习情况作为竞争上岗的重要条件;作为干部使用、提拔的必备条件之一;作为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等等,做到学习、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其次要建立投入机制。在建设学习型校园的过程中,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努力为全体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让每一个成员都活出生命的意义。 建立良性循环的高效运行机制 学校不同于企业和政府机构,教育有别于生产。在构建学习型校园时,既要体现学习型组织的共同特征,又要考虑到学校教育的特殊规律性,有必要建立起良性循环的高效运行机制。 其一,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在权威型的学校组织文化中,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拥有者,社会的代言人,他们常常以权威自居。虽然许多教师体认到了民主、平等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在其潜意识中把学生假设为缺乏自主性的个体,因而会不由自主地安排学生的一切,学生只能被动地遵从,没有更多的自由选择权利。因此,在建设学习型校园过程中,首要的任务便是创造民主、平等的校园文化。民主、平等的理念不仅要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而且要渗透至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校成员之间架起一道道相互交往的桥梁。 其二,建立共同的愿景与灵活的应变机制。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具有强大的驱动力,会引领组织成员一步一步接近目标。然而,共同愿景的塑造绝非易事。学校领导不仅要善于激发、学习与聆听所有成员的个人愿景,而且还要经常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愿景,通过相互交往与沟通,把这些不同的愿景整合起来。只有当个人的愿景与共同愿景连成一体时,真正的共同愿景才能得以建立起来。 学校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动态性的复杂环境,人口结构、社会需求、政府拨款等方面的变化都会对学校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能够观察到环境的变化,而且要能够预测到对学校产生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变措施。 其三,构造学习共享系统促进交往与对话。传统学校中的学习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种个体学习,而学习型校园中的学习是一种团体学习。处于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成员都处于一种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的状态之中。由于团体的智慧一般而言要大于个人的智慧,因而团体学习能够比个体学习更为有效。对于传统的学校组织而言,要想实现向学习型校园的转变,必须构造一个学习共享系统,以促进所有成员之间的交往与对话。在这个学习共享系统中,每一个成员既是服务者又是指导者,他们不再是孤立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在相互交往过程的主动学习者。在交往与对话中,每一个成员不断追求新知,不断发挥潜能,不断和谐发展,不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