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豆瓣网上,一个存在了两年零七个月的论坛小组——“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因其“离经叛道”的名字和话题成为焦点。 小组成员“在变老前远去”:以爱的名义替孩子做选择,具有极大的迷惑性,而父母觉得自己做得对,孩子也不知道怎么反抗。 小组成员“两只耳朵”:在这里的目的只是挖一个树洞,道出自己怎么被伤害,然后互相安慰、取暖。“父母皆祸害”这个名字只是为了唤起那些曾经受伤的网友的共鸣,让他们“以为永远没法说的话,有人替说了,以为永远没人理解的苦衷,有人理解了”。 近来,一个名叫“父母皆祸害”的网络讨论小组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该网上讨论小组成立于2008年年初,如今已拥有超过1万名的成员。所谓“祸害”,就是这群80后子女形容50后父母的词语,在论坛的首页上,《教你如何同父母对峙》、《他们将孩子当作一个“物”,而不是人》、《让我们不要重复他们的失败人生》等10个被认为具有指导意义的帖子长期置顶。 “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这是这个网上讨论小组写在首页上的宣言。 尽管被很多人称为“惊悚、大逆不道”,但该小组的成员却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增加。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认为,出现这样的问题,不是这些年轻人的错,而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所造成的,当然我们的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不能过于苛责这些年轻人。 父母 关注孩子 迷失自己 中国父母的问题由来已久,不仅中国人在讨论,西方人也同样在注意,杨阳说:“比如‘中国妈妈’的问题,在美国引起广泛关注,这个问题已经举世瞩目了。” 中国父母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这可能要追寻到更久远的历史,杨阳说:“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都没有一个相对超然的宗教,而家庭在某种意义上就代替了这个宗教的作用,父母对于人生的愿望,很自然地会延续到下一代身上,为了下一代,他们不会吝啬精力的付出。但是在现代社会,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大家庭到小家庭,到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弱化,与此同时人的文化和意识还没能跟上,没有注意到社会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帮助。” 可以说,家庭教育承担了过重的责任,“其后果就是,很容易造成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去运转,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精力全部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很容易就承受不了,对孩子来说,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家长不能把孩子当作自己的财产和附属品,这样他们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杨阳说。 原因 唯有成功才是硬道理 这些80后常常是从小就受到父母的全方位控制,他们在论坛上说:“认识什么样的朋友,读什么专业,去哪里工作,找个什么样的人结婚……父母都用自己的一套标准来套用在我的身上,希望我能达到他们理想的生活状态。”而长大成人后的80后,迫切希望摆脱这种状态,为此和父母频频发生矛盾。 这是大多数“父母皆祸害”网上讨论小组成员的心声。但在杨阳看来,造成这一切的,不仅仅是这些80后的父母,而是整个社会和制度,他说:“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论如何变化,现在的社会仍旧带有等级色彩,特别是这些年成功学被人们追捧和宣扬之后,这种问题更加严重,社会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往往只看你的收入、地位等,而不是人本身。” 幸福和成功如此量化,可能够通往它的渠道却很狭窄,杨阳说:“怎么样才能过上丰裕的生活呢?对普通人来说,只有读书,上个好学校,渠道如此狭窄,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恐怕都无法忽视这个问题。” 教育 上名校才有好未来 但仅仅批评家长显然远远不够,实际上家长也很无奈,孩子可以无视现实的局限,但是家长却不能。 杨阳说:“我们在教育上存在问题。教育本身受到制度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而且在基础教育上问题较大,例如教育资源不公平的问题,本来公立学教之间不应该有太大的资源差异,可事实恰恰相反,教育资源往往集中流向少数名校,丰富者越丰富,匮乏者越匮乏。而基础教育决定着孩子将来能否继续学习、深造以及生活的品质,上一个好的学校和上一个差的学校,在未来差别很大。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带来的压力,应该由谁来承受呢?自然是家长,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家长再转移到孩子身上。” 面对现实的压力,孩子可以逆反,家长却不能,杨阳说:“家长不能无视这种差异,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不要流于平庸,不会为衣食发愁,于是给孩子施加压力成为必然的结果。” 80后子女 并非大逆不道 对于“父母皆是祸害”网络讨论小组,很多人指责这些年轻人大逆不道,但我认为,对于80后90后这些新一代年轻人,公众不该过于苛责,问题并不在他们身上,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是我们的社会环境出了问题。 比如城乡差别,一个农村的孩子要想进入都市,成为城市人,除了读书、高考之外还有其他途径吗?另外,社会评价人的标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一个大学教授与一个清洁工,他们的收入可能相差十几倍。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我以为并不容易,至少现在,我们还看不到改变的迹象和希望,因为这需要整个制度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才能做到。(晨报记者 周怀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