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4)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社会科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将晚清时中国衰弱归因于科举是一种常见的说法,日本学者原胜郎在20世纪初便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人曰中国衰微之根源乃科举也,呜呼!科举果其罪乎?”他认为,中国千余年来进行科举考试,历朝逐次加以改良,决非可以嗤笑之物。就通过公开考试广泛选拔人才而言,中国文明可以说远远领先欧美各国,科举制度造就了中国文明,它是中国文明的顶峰。如果将中国的衰败归结于科举制度,那么没有科举考试的中国或许早在数个世纪之前就走上穷途末路。
    关于人们对考八股文不切社会实际的问题,原胜郎指出,考试科目的问题只是细枝末节,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的锁国政策。若是中国自主地开放门户,维持公平的人才录用制度,也就是说,中国如果时刻地保持与世界同步,注重人才选拔之公正性的话,那么考试科目这一问题自然也就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改进。他还说:“科举未必是一概否定的恶制,反而存在了足以大为称颂之处。”中国社会的停滞,并不在于“科举”,而是中国文明早在数个世纪之前即已经达到了的顶峰。后来之所以衰败,不过是“其命数穷也。”(注:宫崎市定:《科举史》,东京:平凡社,1987年版,第317-321页。)
    对科举制评价最高的名人应该是孙中山,他在许多场合发表了大量的称赞科举考试的言论,并认为废止科举不一定正确。他在1918年便说: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之旧法”,“往年罢废科举,未免因噎废食。其实考试之法极良,不过当日考试之材料不良也”。(注:《宪法为立国之基础——宴请国会及省议会议时的演说》(1918年2月7日),《孙中山文集》,团结出版社1997年版,第529页。)这是直接指出废科举是因噎而废食,值得人们深思。
    当代学者对科举制的评价总的来说已越来越高。如有学者认为,科举取士制度具有“贤能治国、为我所用,竞争公平、标准客观,立法保护、稳定连续”的合理性。科举制的三大历史价值:促使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比较完善的文官治国制度;促进了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完整延传,造就出无数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其它领域中的学问家;对现代文官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注:杨朝仁:《科举取仕的历史嬗变与现实观照》,《政治学研究》2001年第3期。)又有论者说:现在许多人一听到科举便生恶感,其实那时中者大多是聪明人,像“范进中举”一类笑话,毕竟属于科举的“末流”。作为后来人,我们对于科举的得失当有一个理性的认知。(注:澧人:《书屋絮语》,《书屋》2005年1期。)
    此方面的言论已越来越多,基本上出现了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即深入研究科举者基本上是对科举肯定较多者。 考试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其利弊得失都相当显著,只看到一面而忽视另一面,会造成很大的问题,只重复清朝末年批判科举的言论便会遮蔽自己的眼光。历史往往会出现惊人的相似之处。1905年人们对科举的看法很类似于1966年人们对高考的看法。
    如果现在想了解文革前夕人们对高考的观点,人们从报刊流传下来的记载中,基本上只能找到批判高考弊端的言论。而且,受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宣传影响,很多人也确实觉得高考应该废除——许多高中生在废高考后也真正觉得相当喜悦轻快。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痛定思痛,人们终于觉悟,其实中国社会还是离不开考试。考试制度就是这么奇怪,当你身处其中时,都感到巨大的竞争压力,巴不得解脱出来。可是当你挣脱考试的锁链以后,往往会发现连同公平竞争的机会一同失去了。当陷入无序的恶性竞争环境之后,你可能变得很怀念过去那么痛恨的考试制度了。
    梁启超等人对科举看法的转变是这样,文革前后“老三届”中学生对高考的看法也是这样。(注:刘海峰:《为什么要为科举制平反》,《湖北招生考试》2005年4月号下半月。)
    什么是科举?科举就是一种考试选才制度。科举制度非常复杂,1300年中国科举史上也有诸多变化,它可以是唐代选拔数学和法律人才的明算科和明法科,也可以是考经学和文学的明经科和进士科,它可以是明清以八股文为主要考试内容的古代考试制度,也可以是1902到1904年间主要考中西政治经济内政外交知识的近代考试制度……。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一点始终不变的是,科举制的实质,就是一种开放报名、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 考什么、怎么考是一回事,要不要考试是另一回事。否定科举至多只能否定其不符时代需要的考试内容,而不能否定科举制的合理内核,否定整个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否定考试制度。
    否定高考或主张取消高考的人往往不由自主地会将高考与科举制类比,只要说高考“变成了科举”,或者说高考是“新科举”、“现代科举”,似乎就是很重的批评。其实,科举本身已被妖魔化了,需要拨乱反正。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
    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但实际上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经过千百年中多次对比实践,证明科举考试远比其他选材方法来得公平和有效,科举制才能历久不废。在科举制百年祭的当口,我们有理由而且也有必要提出:终结盲目批判科举的时代,此其时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