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徽州传统教育发达的原因(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三,宗族为徽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宗族制度最为强固的地区之一,“堪称为正统宗族制度传承的典型”。这些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渊源的徽州宗族深知,宗族要发展壮大、强盛不衰,光靠经济的力量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确立宗族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地位。而要确立这种地位,保持科名不绝,只有通过发展儒学教育才能实现。所以,徽州的强宗巨族都有强烈的教育追求,许多宗族都将创设教育机构,“悉力扶植”族内子弟业儒,作为宗族内的重大事务,并将其作为宗族规范书之于族规家训之中,张贴于祠堂祖屋之上,让子孙时刻谨记、世世遵守。徽州的各级各类传统教育机构,大多是由宗族主持创办、由宗族来组织管理的。
    第四,一大批名儒硕士热衷于教育事业,从而为徽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质量上的保证。徽州有一大批名儒硕士,如宋元时期的程大昌、吴儆、程逢午、胡一桂、胡炳文、陈定宇、倪士毅、郑玉、赵汸,明清时期的朱升、汪佑、吴曰慎、施璜、戴震、程瑶田、凌廷堪等等,他们除著书立说外,不是讲学书院,就是潜心训蒙事业,许多人甚至在书院或蒙养教育的岗位上“终其一生”。这批名儒硕士,还在教材和讲义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积累起丰富的教学经验,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从而保证了徽州教育的较高质量。
    由于徽州传统教育的繁盛有着上述诸种原因,因而无形中凸显了徽州传统教育研究的意义。首先,从徽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徽州传统教育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认识徽州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内在动因,有助于徽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如果说,徽商为徽州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厚实的经济基础,那么徽州教育就为徽州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连绵不绝的文化传承。宋代以来,徽州传统教育为徽州社会培养出二千多名进士和数不清的各类人才,使徽州的学术、绘画、书法、篆刻、医学、戏剧、建筑等都极为繁盛,从而形成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新安篆刻、徽州版画、徽剧、徽州建筑等斑斓璀璨的“徽州文化”。徽商也是在徽州传统教育的薰陶下才具有了“贾而好儒”的特色,从而成就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代“儒商”。宋元以来,徽州传统社会结构的稳定、秉礼仗义社会风尚的形成,以及“相亲相爱、尚如一家”(同治《黟县三志》卷15)的和谐等等,也无不与徽州传统教育教化的影响有关。
    其次,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徽州区域传统教育研究,有助于开拓中国教育史的研究领域,有助于“重构教育史”的学科体系,也有助于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深化。正如张海鹏先生所说的,研究区域教育史,“只是在近些年来的区域经济、文化研究的推动下,学者们才开始尝试的新课题。它不仅可以使研究的问题深入下去,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我国的地域辽阔、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一‘国情’特色的需要”。(张海鹏:《〈徽商与明清徽州地区教育发展〉序》)然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版的区域教育史研究成果,大都是基于现今行政区划的地方教育史的考察,与严格意义上的区域教育史有别。而徽州区域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学术概念”,所以徽州传统教育研究就成为真正意义的、典型的区域教育史研究。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徽州传统教育的研究,不仅可以为中国区域教育史的研究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本,而且还可以为“重构教育史”提供理论和现实的资源。
    (作者李琳琦 储常连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