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古代科举舞弊常见 “罗彩霞案”却少有(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考生科场作弊,统统取消资格;已考中的则取消名额,“执送刑部问”甚至“禁锢终身”。考官没有尽责导致考生“冒籍”、“冒名”成功,轻者降级调用,重者革职查办,直至流放、问斩。 
    被流放的犯人多是充军和苦役,没有朝廷特许不准回来,往往意味着就此终老。清代东北的流放地很多,最著名的是位于黑龙江省海林与宁安的宁古塔。那时宁古塔尚未开化,气候严寒,人烟稀少,号称“荒徼”。而据史载,仅在顺治年间,因科场案、浙东通海案(祁班孙兄弟等的复明抗清被捕案)等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多达数千人,尸骨永埋宁古塔的流人不知凡几。可见当时的科场舞弊,罪同谋逆。
    惩处虽重,仍有人抵不住功名诱惑,1000多年来科举舞弊案源源不断,手法屡见翻新。但在政治清明时代,科举风气总体上还较为端正,只是到了明末,官吏腐败,科场舞弊风才越吹越烈。清王朝恢复科举取士,科场积弊也随之沿袭下来,并在顺治年间达到顶峰,酿成丁酉系列舞弊大案,大狱四起,株连甚广。
    顺治十四(1657)年,岁次丁酉,顺天考场爆发大型科场舞弊案。主考官李振邺、张我朴等人公开受贿,致众议沸腾,考生集体到文庙哭庙。刑科任克溥上疏:“北闱榜发之后,途谣巷议,到处都有不满怨言,此中弊窦甚多。”吏部﹑都察院会审,审出李振邺赃证有据;吏科给事中(行使稽查六部职责的官员)陆贻吉与居间博士蔡元禧﹑进士项绍芳以及行贿中试举人田耜﹑邬作霖等舞弊属实。7人俱立斩,家产籍没,另有108人流徙宁古塔。
    影响较大的还有康熙五十年的辛卯江南乡试案———中试者多为扬州盐商子弟而被质疑,其中吴泌﹑程光奎等人文理不通,舆论大哗。结果涉案的两江总督噶礼、江苏巡抚张伯行被解任;副主考赵晋与同考官王曰俞﹑方名私受贿赂,斩立决;吴泌﹑程光奎等均绞监候(死刑,监禁等候再审);主考左必蕃失察革职。
    咸丰八年的戊午顺天乡试案———主考官大学士柏葰听从家人嘱托而替人换卷,副主考程庭桂之子程炳采收受关节条子,交家人带入场内。结果5人先后被斩,数十人被流徙﹑革职﹑降级调用﹑罚俸。柏葰成了清代科场案中唯一被斩处的一品大员,也是科举史上死于科场案的职位最高的官员。
    纵观科场舞弊,有两点比较明显。一是打击扩大化,案情往往没那么严重,冤死的官员不少。有学者就认为,清初科场案的轰动,与载垣﹑端华﹑肃顺等人为排除异己,深文周纳,罗织罪名有关。二是舞弊虽多,但像“罗彩霞案”那样的冒名顶替,尚罕有敢于尝试的。今天科场的舞弊已舞到深层,连姓名、身份证和档案也可改掉,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监管虚设和问责空缺下的潜规则腐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