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相关 >

科学教育树人 人文精神铸魂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文汇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到过卢湾高级中学的人,都会对综合楼二楼的科学教育“阵地”留有深刻的印象,这里以科学探究为特征的各个科技活动室几乎布满整个楼层,环绕一圈的“科技楼”犹如一个“科学城堡”。
    如果说,这是一种典型性的科学教育的“外貌”,那么,一批学生在国内外获得殊荣,就是一种代表性的科学教育的“内秀”了。
    有“案”为证:近年来,在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上,卢高获一等奖1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5个;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评选活动中,4名同学获“明日科技之星”称号,1名同学获“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12名同学获“科技希望之星”称号;在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比中,3名同学获二等奖;4名同学获三等奖;在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中,5名同学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国际青少年创新大赛中,祝之瑞同学代表中国赴美参加第57届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获得环境科学类二等奖,2名同学名字被国际太空组织以小行星命名;今年郭海峻同学又将赴美参加第58届国际英特尔创新大赛。
    这个“获奖谱”和“特色图”,从一个侧面凸现了卢高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
    科学教育在卢高形成了“宝塔型”的格局。“点上花开朵朵”与“面上绿色油油”,演绎成卢高科学教育的“大满贯”,这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精神相融合、基础教育与特色教育相匹配的卢高科学教育,成为沪上同类学校中开展科学教育的一枝奇葩。
    科学教育,教育科学;科学教育,科学实施;实施科学,成果科学。这种良性循环,就是卢高科学教育的“轨迹图”。
    现在,让我们撩开薄薄的面纱,探个究竟,开始“科学教育”巡访之行吧。
    理念牌:科学教育规划设计“全局”
    传承和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两个轮子。科学教育在卢高有着“根深叶茂”的生命力。而这种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科学教育在卢高有着明晰的理念,科学的规划设计。三轮实验课题,引领学校科学教育在创新中走向深入。
    实验课题引领
    发掘学校的底蕴,把握学校的文脉,拓展办学的内涵,让科学教育在科研引领中走向深入,在实践创新中走向卓越,是卢高几代校长积极努力的方向。2000年卢高在继承理科办学特长和科技教育特色的基础上,提出坚持“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为办学理念,努力“培养高度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营造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让学生在创新实践中主动发展,并着力使之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同,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
    2001年,李昌群校长领衔,以“普通高中学校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题申报了上海市规划课题,并使这成为学校办学实验的龙头课题,统领学校各层面各板块工作。2004年,学校在前一轮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由唐海宝校长领衔又申报了《高中科学教育内容标准及实施策略的研究》,将学校科学教育引向深入。2007年唐关胜校长领衔继续围绕科学教育申请了《高中学校科学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行动研究》,这是卢高科学教育研究从宏观逐步进入微观,由外围逐步趋向深入的研究路径,随着一轮轮实验课题的推进,卢高在科学教育领域坚持不懈地“叠罗汉”,终将做大做强科学教育的品牌。
    办学理念渗透
    学校科学教育旨在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培养具有高度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一代高中学生。
    ——教育理念上,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科学素养。组织科学教育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让科学教育进入课程与教学主渠道,使学生的科学素养既在“面”上得到普及,也使特长生脱颖而出。
    ——教育目标上,关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强调不仅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施科学教育,以人文的精神进行人文教育,更应以科学与人文精神相整合的理念来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协调发展。
    ——教育途径上,突出科学探究,强化实践体验。强调创设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对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索与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展现和增强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内容上,强调课程开放,与生活世界相沟通。强调科学教育采取开放的观念和态势,与科学发展史相连接,从人类科学发展过程中获取先辈献身科技事业的精神资源;与人们生活的世界相联系,使科学教育有源头活水;与现代高新科技世界相沟通,让科学教育走近它丰富的原生态——科学探究世界。
    各个领域探索
    在“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办学理念指导下,学校以“三化”建设为载体,推进科学教育在德育、课程、教学、师资、学生社团与校园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了科学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发展道路,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分别荣获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研究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和上海市第九届教育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学校的实验成果也汇编成《普通高中学校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上海市交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继2001年被表彰为上海市第五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2005年再次被表彰为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
    实践牌:科学教育开发手脑“全能”
    在卢高,科学教育不再是花架子,也不是用来做点缀,而是切切实实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世界,培养科学的头脑,掌握科学的本领。实践出真知,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诠释。
    自主社团活动
    学校以“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主题,成立了OM爱好者协会、天文爱好者协会、智能机器人协会等38个各具特色的学生社团,将社团活动与拓展课研究课整合起来,纳入三类课程管理网络,同学100%参加社团活动,科学素养创造意识得到培养和锻炼,涌现了一批科技精英。
    头脑奥林匹克爱好者协会在连续十年的中国上海头脑奥林匹克大赛中获得第一名11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5个。连续三次代表中国赴德国参加比赛,均获得高中组第一名的好成绩,并两次代表中国赴美国参加世界总决赛,取得优秀成绩。
    “巅峰科学社”连续多年在英特尔青少年创新大赛中取得卓越成绩。多项研究课题在全国英特尔青少年创新大赛中获奖,这里成为“明日科技之星”和“科技希望之星”成长的摇篮。
    智能机器人爱好者协会自己设计、组装的个性化机器人,在上海和全国各类比赛中获得累累战果。在“广茂达”杯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上三次获得冠军,二次获亚军,二次获季军;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
    主题活动设计
    学校开展了“走近科学感悟人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访问对象等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祖国及上海地区科技创新方面的材料,用摄影、剪报、图表、见闻录等多种形式编辑成资料册,共编辑了厚厚36大册。
    以“走近科学,感悟人生,提升品位”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走访院士”活动,通过走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引导学生感受院士们献身科学的社会责任感;以“走近科学家,约会艺术家”为主题,开展“科学·人文”教育活动,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以“关注校园,自律自强”为主题,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努力营造自主发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主探究、科学实践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以“树民族之魂,颂生命之歌”为主题开展自创诗歌朗诵会活动,将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一系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使科学和人文精神扎根于学生的心灵。
    社区科技活动
    学校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开展了“节能在我身边”,听取专家的专题报告,到社区居民家中进行调查,了解用电情况,同时宣传节能方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校外提升科学素养。
    学校还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基地的作用。利用假期与双休日,分批组织300多人次到浙江安吉、崇明的东滩和生态村、佘山、宝钢等地区作野外考察。
    经典牌:科学教育贯穿课程“全程”
    作为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研究基地学校,卢高将加强科学教育课程建设,作为深入推进科技教育,深化“二期课改”的重要突破口。学校坚持把科技教育与课程建设整合起来,使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一改过去只有少数学生参加的活动局面,使科技教育进入课程与教学主渠道,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位学生。
    基础型课程:科学意识方法导入
    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强化科技教育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理化生学科增加了“环保”的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数学与物理学科中将TI图形计算器应用于教学之中,让同学们在使用中直接感受与体验新科技成果的功能与效应。此外,教学中还增加了中外科技史以及最新科技成果等内容。
    拓展型课程:科学视野过程切入
    拓展型课程中积极倡导、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科技类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积极性,初步构建了具有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拓展型课程框架,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多元化选择。三年来,学校开发近百门课程,供学生自主选修,如数字电路、数学空间想象力的培养;趣味物理、化学综合能力培养;程序设计、TI数理技术应用、生物探索性实验等。
    研究型课程:科学研究创新引入
    研究型课程中,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推进问题研究和项目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通过研究型课程学习,初步了解了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勇于创新、主动探索、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学校在建设和开发研究型课程中,积累了800多个研究课题。例如“电子书制作与在线阅读研究”、“苔藓植物多样性及保水作用研究”、“衣藻对不同可见光趋光性探究”、“废电池回收实践活动”等。这些课题在全国和市英特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大众牌:科学教育惠泽学子“全体”
    开展科学教育,离不开校内一批具有实施科学教育能力的教师,同时,校外的教育资源,也是一支重要力量。学校整合资源、推进家校社联动,让学生在“科学教育”浸润下成长,带着“科学教育”的烙印走向社会。
    师资队伍跟进
    学校重视科学教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将科学特色类活动的教师培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整合起来,走自培与引进相结合之路,完善激励与评价制度,培养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互补的优秀科技辅导员队伍。
    马言标、俞洪泽、田翠平、詹其芳、沈计春、朱根勤、张晓骏、何良、孙朝霞、姚敏、黄之花等一批老师在市级各类科学实践类活动中多次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连续多年获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海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活动等科学实践类活动优秀组织奖。
    导师团队领衔
    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成立了以张涤生院士领衔的校外科学教育导师团,定期为学校开设科普讲座和高科技发展前沿的专题报告。先后举行二十多次科普讲座,上万千余人次参加。整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和“青少年科技素养培育计划(2049)”资源,开展多项专题活动。
    科学设施支撑
    学校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资源上的支持,花力气投巨资建一流水平的中心实验室,整合原有的各类实验室,为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创设条件。一是对原学科实验室功能的扩展,如数字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多媒体互动式生命科学实验室;二是建设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专用实验室,如OM专用室、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学生参与设计)、摄影实验室等;三是建设20多个“小小创新实验室”,为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活动奠定基础。
    构建信息化的科技教育环境,是学校整合科技教育资源的又一举措。学校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开发系列学习和管理平台,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让信息资源成为学生创新实践的工具。
    教育特色彰显
    学校以“细化课程标准,优化课程教学,强化训练体系”为载体深入推进“三化”建设,立足培养学生“科学认知”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实践”的意识和能力;“科学立身”的态度和精神,构建了以“基础教育”为主体,以“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为特色的“一体两翼”教育模式,“科学教育”的办学特色得到彰显,办学成效显著,办学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学校连续多年获得卢湾区教学成绩显著表彰单位称号,教学质量稳步攀升,高考升学率连续多年取得新的突破,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明日科技之星  学校概览
    卢湾高级中学创建于1953年。前身是卢湾中学,是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创建的新型完全中学之一。1959年被列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被列为卢湾区重点中学。2005年被正式命名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进入21世纪,学校紧紧抓住上海市“二期课改”及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契机,以“科学教育”作为办学实验主题方向,以“科学教育树人,人文精神立魂”为办学理念,积极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构建了有学校科学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一批上海市一流水平的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精英学生,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学校科学教育培育了一大批学生。朱佳楠、朱孟金、祝之瑞、吴迪等一批同学荣获上海市“明日科技之星”光荣称号,周颖、张仁明、丁慧童、赵明源、袁俊、荣奕潞等一批同学获得“上海市科技希望之星”称号。近三年来学校科学教育特色活动共获世界级奖项8项,国家级奖项33项,上海市级奖项128项。
    学校先后成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上海市艺术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基地、上海市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绿色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2049培育计划试点学校;联合国《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EPD)》项目实验基地。
    科学讲坛  让办学主题浸润于每个学子
    校长  唐关胜
    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是一所以“科学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对科学教育的实施有着自己的思考。
    2007年5月我调任卢湾高级中学担任校长,在延续学校发展文脉上继续在“科学教育”的办学实验方向“叠罗汉”,进一步推进科学教育的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
    在指导思想上,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实施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贯通;在实施策略上,全力推进实验主导性课题的深入研究,并由此辐射、带动其他人文学科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改革;在实施途径上,以科学精神为指导,改革德育工作,优化、开发、建设乃至整合“三类”课程,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施条件上,以“营造有浓厚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为指向,从设施建设、机制更新和观念转换等诸方面搭建有利于全体师生自主发展的平台。
    以科学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使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程实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课程化”,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学生社团和主题活动是重要的形式,“社团化”和“活动化”才能兼顾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和兴趣;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是保障,“整合化”,才能真正保证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和持续发展。几年的实践,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创新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让“培养高度科学素养的高中学生,营造深厚人文精神的学校文化”办学主题思想浸润于每一个卢湾高级中学的莘莘学子,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