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无话可说,非常尴尬,该怎么办?”“家长们喜欢拿我与一些成绩好的同学比较,该怎么应对?”近日,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心理专家讲坛”第六站的活动现场,学生们提出了自己在与父母沟通中的困惑。 这场题为“学会和孩子有效沟通”的讲座,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华山主讲。 他认为,“现代社会普遍遇到的问题就是孩子和家长的沟通问题,特别是中学生,有的时候家长问十句孩子也不答一句,双方都觉得无话可说;另外父母跟孩子说话一说就顶,或者你说东他说西,沟通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 原因之一就是少年期正处于“第二次反抗,第二次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说,孩子在少年期会出现第二次反抗,不愿处处听从父母的指示,而且比较相信自己推论出来的东西,坚持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通常表现得比较执拗。 第二个原因是时代变迁带来了两代人的差距。现在很多家长不懂得网络、短信、流行歌曲、歌星,孩子想从事的职业也是父母所不熟悉的,因此,与过去相比,父母在孩子当中也没有那么权威了。 此外,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总是不信任子女,对子女的过度照顾又使子女能力很差,使得他们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同时,家长对子女的过度教育,又常常导致他们的反抗。 但这还远远不是问题的全部。 刘华山说,“造成沟通困难的原因还有父母对孩子了解不够,以及他们的沟通技巧不足。”现在父母对子女更多的方式是说教、羞辱、恐吓、盘问,父母说话总是说“别人的孩子如何”,“我当学生的时候如何”,其实做家长的也不是事事能做到拔尖,可他们却对孩子要求很高,这种心态往往容易滋生矛盾。 刘华山认为,与一般的人际沟通不同,亲子之间的沟通除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时是一种服务、一种责任,父母的言语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和自重,也可以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彼此应该相互接纳,承认对方意见的合理性,并努力减少冲突,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不是毫无目的的情绪发泄。 在刘华山眼里,亲子沟通应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第一,多听少说,倾听为主。有些父母平时很少跟孩子沟通,在少有的沟通里,又没听懂子女传达的信息和感受,总是打断他们,忍不住去指导和说教。这样的沟通其实是单方面的沟通,子女听了以后往往一言不发,因为家长说的并不是他们所想的,对促进成长没有任何作用。“父母和子女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倾听,遇到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然后再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好处是子女感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而且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事事都依靠父母。” 第二,回应感受。在沟通当中,子女通常会表达自己的愤怒、失望、恐惧这些负面情绪,家长应该回应子女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否定。比如,当孩子对父母说“我讨厌我们班上的李老师”,家长通常说“你错了,你怎么可以讨厌老师,老师辛辛苦苦地教你,你这个没有良心的东西”,这样就否定了孩子,家长可以回应说“李老师使你很生气,你能否告诉我今天发生了什么”。因为简单的否认不但不会相互理解,反而容易引起冲突。 第三,就事论事,不贴标签。当孩子遇到挫折,家长不要追究责任,进行长篇的说理教育,等孩子再做错了什么事,这些累积起来的东西就像是反面教材,翻来覆去地说。孩子其实也会反省,家长可以在孩子自己提出反思的时候,再跟他进行探讨。 第四,多方鼓励,少加苛责。家长应该具有鼓励的意识,不要对孩子过于苛刻,而应该是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尤其是对不了解自己优点的孩子,更要给予鼓励和欣赏。真正有效的沟通应该是鼓励自主,引发孩子的自尊。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打开自己的内心。(记者 郭韶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