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教育家说过:"阅读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课堂提问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如何恰当地提问确实是一种教学艺术,做得好,自然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反之,也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并使学生谈虎色变。而数学课与其它课有许多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下面结合笔者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应当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发自己的学习潜能。因此教师应当做到: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知识让学生自己探索,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学法让学生自己总结,并达到会学的境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弘扬学生的主动精神,给学生以自由。否则,非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达不到应有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挫。例如,在学了等差数列之后,再学习等比数列,许多同学认为这个问题很简单,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l)等比数列中公比是否可以为0?是否可以为l?(2)若等比数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该数列一定递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递减?(3)结合定义,判断由等比数列各项的相反数、倒数、平方数分别组成的数列,是否仍为等比数列?(4)等比数列所对应的各点是否均匀分布在指数函数的图像上?这几个问题,看上去并不难回答,每个同学都有想尝试的愿望,给他们提供了机会。通过强化联系,比较不同之处,循序渐进地设计问题,既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又做到了及时地反馈和矫正。从学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视出学生对等比数列定义的诸多疑问之处,从而促进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提问教学的目的性 课堂提问要体现出四个基本作用:促进学习、评价学生、检查效果、调控教学。简言之,课堂提问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通过提问,是要达到复习新旧知识的联系的目的,还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发生的过程,又或是让学生发现知识的迁移与发展过程。而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追求一种表面的繁荣,也可以说,课堂提问要有准确的针对性,应从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 个大前提出发,落实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适时、适度地提出问题。例如,复数部分引入棣莫佛定理时,教师提问"(1- i)100等于多少?"这个问题,从理论上讲,学生利用复数的代数形式可以直接计算,但实际操作过程却很麻烦,此时,教师适时指出本题有很简单的计算方法,得出(1- i)100=-250。很自然,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急欲知道如何进行计算,提问的目的便实现了。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启发性 提问的启发性是提问艺术的精华。从信息论角度看,启发性提问能创造信息差,易于调动学生接受信息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课堂提问的启发性又来自于提问形式的创造性,问题应力求富有创意,即使对同一问题,也有多种提问方式。许多教师"于不疑处生疑","问人之未问"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立体几何中涉及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等一类题目时,对球心位置如何确定、点面距离如何计算、画出截面圆等问题,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几何中三角形内切圆的相关性质问题,这样便可以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相应问题--事实上,类比推理的思想对所有学科都有重要意义。 四、教师的提问要通俗易懂 应当指出,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尤其是文学基础的限制,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含义的理解往往达不到期望值。此时,学生对"问题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清,更别说如何回答问题了,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通俗易懂,数学课之所以让部分学生发怵,很重要的原因是数学语言的枯燥与抽象,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必须"翻译",先用口语化,生活化的语言描述定理、公理、推论,达到一定阶段,再将其提炼成标准的数学语言,提问必须遵循这一原则,便于学生理解问题的实质。例如,对于"是否存在实数k,使关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有些学生却不知如何下手,此时,教师可对其作出说明:"存在"是指"有一个","恒成立"是指"永远成立",再结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图像等描述,学生就较容易解决上述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