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小学生当中,为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努力塑造具有传统美德、中国灵魂和世界胸怀的现代公民,我以国学经典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国学经典教育校本教材为主要载体,以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健全人格,为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奠定丰富人文基础为主要目标,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让他们爱上国文经典,让他们快乐地学习、科学地传承、健康地成长,在潜移默化、身体力行中,实现道德素养、全面素质的提升。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用多种形式记录下自己学习国学经典的痕迹,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它们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在自己人生的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积累中,我们耕耘着;积累中,我们收获着。 一、开展国学经典积累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 国学经典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千百年传唱不衰。诵读是开展国学积累的一种重要形式。诵读经典,可以修身养性,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经典,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教育专家认为,“道德”“情操”“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而国学经典诵读,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能改变德育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共生共处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个人与社会健康互动之道;“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的创生之道,以及“民吾同胞,物吾与生”的人文关怀等。通过这些经典熏陶,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准则和方法,从中得到做人的乐趣,不断提升精神境界,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优化。实践证明,“润物无声”的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品性和修养的有效途径。在国学经典的浸染下,学生的性情变得平和了,审美情趣更浓了,想象创作能力更强了,胸怀更为广阔,富有个性、人格健全。经典作品,为孩子的内心世界涂下亮丽的底色。 二、开展国学经典积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记忆力和理解力。理解力、记忆力在人生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0岁开始,6~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高峰。我们开展的国学积累活动,根据儿童的记忆特点和年龄特点来安排的。不同的年级,内容不同,数量不同。背书是儿童的拿手好戏。指导孩子背诵过大量经典诗文的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对经典诗文的背诵一旦突破一两百篇(首),接下来的背诵就变得非常容易。这是因为在背诵的过程中,孩子的记忆力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日积月累的记忆锻炼,会让孩子的记忆力获得明显提高,50%的孩子能达到“过目不忘”的程度。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并一生保持这种超越常人的记忆力。 三、开展国学经典积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开展国学经典积累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渠道。少年儿童正处于储备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背诵一些国学经典,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更有利于小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提高阅读、表达、写作能力,有效提高小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如:学生诵读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各种题材广泛的典故;《笠翁对韵》为声律启蒙读物,它既能给学生一种写作格式的对韵,又传送了历史、地理以及古典文学知识;唐诗宋词所表达的人的思想情感的丰富性、复杂性、广阔性是前所未有的……当一篇篇优美的国学文化经典范文深深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时,自然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又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学生认识的字多起来了,就能提高初读课文的效率;背诵记忆能力增强了,就能很快地熟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的诵读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与文本、教师、同学交流互动时条理清晰,语句通顺、流利,谈感受的时候常常会灵光闪现,语出惊人;写作文时,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既有深度,又常有令人感叹的顿悟之言出现……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积累经典,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学习国学经典,就犹如在聆听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智者讲述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真谛、生存的哲理,就仿佛徜徉于知识的黄金海岸。学习国学经典,就是要让小学生在人生最美好、心灵最纯净的年龄阶段,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使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又能达到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道德修养及爱国情操的综合目的。我相信,通过开展小学生国学经典积累活动,那些博大精深、睿智宏伟的国学经典,必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学生阅历的增加而慢慢释放出浓醇的芬芳。作者:王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