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授《<史记>选读》时,在以往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深化课堂内容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后,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内容,领悟人物的品格呢?晁错是一个有学问、有智慧、有思想、不甘平庸的人。他一心为国家着想,对皇上忠心耿耿,可是他主张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呢?霸王别姬中有情有义的项羽,东城快战中仓皇出逃的项羽,乌江边无颜东归的项羽是个英雄吗?我们利用“百家讲坛”来辅助学生理解。“百家讲坛” 汇集百家学养,追慕大师风范,故事化的讲述,图片、字幕、影像资料形象直观,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百家讲坛”的引入,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以往字词句的微观学习,而变成了对人物以及史料的宏观学习。引导学生从大处着手,站在历史的角度来分析人物,品评人物。而且名家的解读比老师的讲解更系统、更详细、更有说服力。图文并茂的形式更有助于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 (二)课本剧表演丰富学习方式 学习《史记》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既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又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但《史记》所描写的年代距离我们历史久远,怎样才能拉近学生与《史记》的距离,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充当不同的角色。教学应该是一门表演艺术,把课本剧表演引入课堂不是更好吗?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了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情节紧张,描写生动。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深刻理解了蔺相如能言善辩、娴于辞令的外交家的身份,“知死必勇”、血气刚盛的策士风度和胸怀坦荡、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理解了廉颇居功自傲的缺点和勇于认错、不吝改过的雅量。学习《毛遂自荐》时,学生表演了毛遂自荐和毛遂折服楚王两件事,通过“按剑而前”的动作、理直气壮的说辞和楚王连声称“诺”的状貌,把毛遂居高临下的气势、有胆有识的性格和快刀斩乱麻的作风表现的淋漓尽致。 课本剧表演把古文融入生活,缩短了古典文学与生活的距离,贯穿了语文教学实践性的特点,变教材的无声为有声,变静态为动态,变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交流,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性,使之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掘文章的新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多角度阅读加强论据积累 《史记》以特定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生动鲜明的人物:为国忘身的志士,志节高尚的仁人,才情横溢的豪杰,悲歌慷慨的英雄。怎样加深学生对人物的深层领悟呢?怎样让《史记》中的文化精髓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呢?我利用多角度阅读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归纳中心论点,从课文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完《廉颇蔺相如列传》后,我开设了一堂写作课。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思考:课文讲了哪三个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他们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他们的为人处事、做事态度给你哪些启示? 通过讨论,学生归纳出以下的观点:宽容可以化敌为;宽容可以维护国家利益;宽容可以赢得别人尊重;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事要以大局为重;勇于改过,人生才能前进;知错就改,能够提高自身修养;举荐人才要有胆有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围绕论点准确表述论据。教师进一步提出写作的要求:第一步提出论点,第二步举出事例(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第三步进行事例分析。 学生写的作文片断: 1、宽容可以化敌为友。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语宣言,采取了回避的方式,“不与之争列”及“引车避匿”,他以自己的宽容大度包容了廉颇的嫉妒之心,以高尚的美德赢得了门客的敬佩和廉颇的尊重。正是蔺相如的宽容,使得廉颇自惭形秽,负荆请罪,终获得了将相和的完美结局。假如蔺相如没有宽宏大度之心,与廉颇斤斤计较,针锋相对,那么中国历史上就不会有将相和的美谈了。荷兰学者斯宾诺说:“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让我们拥有宽容之心吧。 2、凡事要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恶语宣言,采取了回避的方式,何哉?“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正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以国家利益为重,才没有与廉颇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倘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那么一定会危害赵国的利益。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宽广胸襟令廉颇自叹不如,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成为刎颈之交。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