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有什么问题? ■尧治天下,让人们亲亲(使民心亲),也就是亲爱自己的亲人。 □这又有什么不妥? ■亲爱自己的亲人,就会疏远别人,人与人就有了隔阂。接下来,帝舜的问题又大。 □舜的问题怎么又大? ■他不但区分亲疏,还引进竞争机制(使民心竞)。小孩子生下来,不到五个月就会说话,一点点大就知道区别人我,结果命都保不住。不过,要说坏,更坏的是大禹。 □禹怎么就更坏呢? ■因为禹治天下,让人心变坏(使民心变)。人人都用计谋,个个都害别人,还认为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结果是什么呢?是“天下大骇,儒墨皆起”,都跑了出来,摇唇鼓舌,妖言惑众,害人不浅。这都是黄帝造的孽。 □这跟黄帝又有什么关系? ■尧为什么要“使民心亲”?为了“治天下”。谁最先开始“治天下”的?黄帝呀! □黄帝是罪魁祸首? ■准确地说,是黄帝的“治”。所有的问题,都出在“治”上。 □奇怪!治,怎么就不好呢?天下大治不好,难道天下大乱好? ■不是这个意思。“天下大治”的“治”是好的,不好的是“治天下”的“治”。前者是名词,后者是动词。作为名词的“治”很好,作为动词的“治”就要不得。 □动词怎么就要不得? ■因为“治”作为名词,只是状态,不是动作。按照道家的观点,当社会处于“大治状态”的时候,是没有动作的。不动,就是“不治”。正因为“不治”,所以“大治”。这就叫“不治之治,是为大治”。这很符合道家的辩证法,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治不治嘛!相反,治,一旦变成动词,麻烦就大了。 □为什么麻烦大了? ■变成动词,就意味着“动作”;有动作,就会“折腾”;一折腾,就会“乱”。所以,有三皇五帝的“治”,就一定有尧舜禹的“乱”,也一定有春秋战国的“大乱”。故曰“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