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古" 提起"疑古"、"信古"这类概念,其实有许多似是而非的问题需要澄清。例如,这里的"古"字何所指?这个"古"字,并非笼统地指过去的东西,而是指"古史",而我们所说的"古史"就是指先秦历史。如果进一步追究的话,"古史"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先秦时期的历史过程本身,二是关于先秦历史的记述和阐释,即"古史学"。事实上,我们这里所说的"古",就是指古史学。 然而,先秦以来,每个时期都有其古史学。"古"具体是指哪个时期的古史学呢? 正如李学勤先生所说:"信古一名之生,是由于疑古思潮的兴起,在疑古出现以前并无其说"[1]。固然,"疑古"的传统可以追之久远。早在战国中期,孟子已经发出"尽信书不如无书"之叹;东汉的王充,作《书虚》、《语增》、《艺增》、《问孔》、《非韩》、《刺孟》诸篇,更对群经、诸子所载上古史事多所责难;至唐代的刘知几,干脆将自己的著作命名为《疑古》、《惑经》,其矛头所向,直指《尚书》、《春秋》、孔子。 不过,这些"疑古"都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我们今天所说的"疑古"是有其特殊含义的。在北宋以前,虽然"疑古"的事例不绝于史,但毕竟没有形成一股思潮,而我们现在所关注的,正是作为思潮的"疑古"。下文我们将讨论到,这种作为思潮的"疑古"肇始于北宋庆历年间。因而,庆历之后的古史学自然是不能称作"古"的。换言之,"古"者,庆历以前之传统古史学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