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庞朴:仁字臆断(1)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哲学门 佚名 参加讨论
(一)
    郭店楚简的一万三千多个汉字中,大约有将近七十个"仁"字。这些"仁"字,不论是出现在道家思想的文献中,还是出现在儒家思想的文献中,也不论它上下文义怎样,出自那位抄手之手,全都一无例外,皆从心从身,作■。这个字,以前也曾出土过,《古玺文编》有著录(编号5381、1149等)[i],可惜是或者未被认识,或者误读为"信"[ii],以致一条很有价值的信息,被白白闲置了若干年。
    《说文》上说:"仁,亲也,从人二。古文仁,从千心,或从尸。"它所说的"从千心"的古文,正就是我们现在从郭店简上看到的从身心的■字;只因为"身"符有时被简化,大肚子变成一个实心的黑点,有点像是"千"字,於是从身心便被误会成从千心了。
    至於《说文》说的"或从尸"的古文仁字,我们在出土文献中也能看得到。譬如中山王鼎有"亡不率仁,敬顺天德"句,包山二号墓180号简的"童笋(人名)阴仁汝",其仁字都是从尸从二的。
    这两种古文仁字,我们今天都能看到了,确是一件幸事;但麻烦也随之接踵而来。因为我们注意到,中山王活动的年代在公元前310年前後,与郭店楚简主人的年代大体相当,两地同样标榜仁义,何以其仁之字形竟如此大不一样?尤有甚者,包山二号墓同郭店墓,同处一时,同在一地,同一个仁字也作两样写法,更令人大惑不解。过去我对"义"字的变迁,曾有过臆测(见《儒家辩证法研究》,1984),结论不无趣味;这一次想再谈谈"仁"字,看看它的变迁,有无什么思想文化上的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