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 殿试是由皇帝主持的考试,凡新科贡士经磨勘合格者均应参加殿试。最初殿试在天安门外举行,顺治十五年(1658)改在太和殿前丹墀,遇雨在太和殿东西两庑举行。考试内容为经史时务策,简称对策。最初由内阁拟出题目,皇帝圈定。乾隆二十一年(1756)改为读卷大臣于殿试前一日在文华殿直庐密拟,由皇帝圈定。限一日内答毕交卷,不发蜡烛,以免延迟到夜间。到时未答完者,名次排在末尾。 殿试是以皇帝的名义出题策问,因此评卷不能称评卷,而称读卷。读卷官由大学士、六部九卿中选派。乾隆二十五年(1761),读卷官由十四名减为八名,其中钦简大学士两员,其余六员从相当于会试总裁级别的官员中选任。评卷完毕,读卷官将排列前十名的试卷进呈皇帝,由皇帝最后确定名次。顺治时皇帝亲自排定一甲的第一、二、三名。康熙时,皇帝排定前十名。前三名,按顺序称为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统称进士。名次排定之后,分别书写小金榜、大金榜各一份。小金榜交奏事处进呈皇帝御览,大金榜由内阁学士捧至乾清门钤盖“皇帝之宝”大印,于传胪日张挂。 传胪即发榜,要举行隆重传胪大典,皇帝以全副仪仗亲临太和殿,文武百官穿朝服侍立,诸贡士穿公服列于文武百官班次之后。鸿胪寺官传“制”,贡士跪听,逐一宣布名次。传胪大典完毕,皇帝回宫,将金榜张挂于东长安门外,三日后交内阁收藏。传胪后第三天,皇帝赐宴新科进士,称为琼林宴,亦称恩荣宴。其后,状元率进士上表谢恩,并朝拜孔庙。国子监立碑,镌刻新科进士名单,以备永存。 进士录取后,一甲进士立即授职翰林院。其余进士还要参加朝考,以最后确定任职级别。朝考第一名曰朝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