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道德的真谛在于“诚”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学习时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当我用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清脆写作什么是道德时,我的手指像奏响钢琴曲一样敲击电脑唱出自己自然而流畅的心曲。我知道,我们有时在生活中会遇到一种无尽的悲哀——被一种所谓的“道德”绳索捆绑至死的悲哀。正如高尔基所言,有人一生都被套在网里,而且没有意识到应当挣脱它。契柯夫的“套中人”写的也是人生的这一困境,或者一种类型的人。
    套中人要面对两重套子:外套和里套。后者才是最致命的,因为只有里套的挣脱才能最终让人获得解放,也因为人的解放必须从里套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解放最终都是一种自我的解放,解放应从自我解放开始,并以自我解放而告终,无产者解放如此,妇女解放也如此,每一个人的思想解放亦如此。这也就是心理学家所讲的人的改变需要从内开启自我改变之门。
    在一种充满道德相对性和模糊性的时代,道德相对主义已经泛滥成灾,举目望去,道德的旗帜遍地飘扬,但却让人着实搞不明白道德为何物?为何人们会对那些不该受到道德谴责的事情而心神不安?而对于真正的道德是非却难以分辨?说到底,道德说复杂也复杂,令无数学者殚精竭虑,说简单也简单,或许一个字便可概括。
    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实际上是一种生存方式,人们可以选择道德地活着或非道德、不道德地活着。尽管这种选择依据的是人们内心的道德尺度和标准,而后者可以因人、因文化、因社会和时代的差异而变化。在大千世界里,科学追求真理和客观性,文学艺术描绘人的心灵,而道德却试图告诉人们如何活着。
    芸芸众生,千奇百态,我以为只有一种活法最可取:那就是真诚而坦荡地活着,真实地对自我,对他人,这就是道德――它的真谛在于“诚”。无论中西方伦理说到底都是一个“诚”字,以诚相待,对己对人才是道德的;而以缺乏诚意的所谓的“道德”待己待人不仅不是道德的,还可以说成是一种欺骗,或者至少是一种虚伪。我很向往真诚而透亮的人生,只有那样我才感觉到问心无愧。当道德被一种虚伪的面纱掩盖时,我愿意拿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去解剖它,这或许让人感觉不快,或许也是一种残忍或强暴,但我所遵循的伦理准则教我说真话,做自己认为正当的事情。这既是出于一种诚,也是为了一种诚——我所理解的道德之“诚”。
    人生,如果简单下来,可以看成是解数学题,无数思路,无数途径,但解是唯一的。我们不是神,无法预料各种选择的结果。而且正因为我们是人,才可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出五花八门的选择。有时,我们也会十分的悲哀,因为我们无法把握今天,把握明天,把握自我,把握他人,把握瞬息万变的人生和社会。然而,我们的人生中也有一件事值得庆幸:那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手中都有一件可以永远使用的武器,那就是真实地活着:对自己,对他人,这就是道德,无论何处,不论何时都让人感觉纯洁而清澈的道德。道德的真谛是一种“诚”。遵循它的指引,我们便不会犯下道德错误。尽管这种对于真诚的选择有时从形式上看上去是对于他人的一种伤害,但从道德的本质意义上说,从长远角度来看,无论如何都是利大于弊的。因为它使我们放松,使我们释然,使我们回归自我和自然,使世界恢复本来的样子。我们的生活也会由此而充满活力和阳光,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把这种溢满心田的阳光折射出来时,世界也会变得美好起来。即便那些从形式上看暂时由于我们真诚的选择似乎受到伤害的人们,日后也会理解和宽容我们,因为我们在回归真诚的过程中,也为他们揭去虚伪的、不真诚的道德面纱,使他们有机会接受真诚的他人,毫无猜忌,毫无恐惧心理,坦荡而真实地活下去。所以,任何奠基在虚伪道德基础上的大厦终将坍塌,对于它的任何修补不仅是没有意义的,更是不道德的。
    作者:肖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