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比纳《儿童学的新观念》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国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比纳(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测验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法国实验心理学和西欧实验教育学的发展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智力测量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生于法国南部的匿斯,祖父是医生,母亲是美术家,幼时与母亲一起来到巴黎,之后就读于圣路易中学,毕业后进法律学校。1878年,为J·夏尔科关于催眠术的工作所吸引,放弃了法律生涯,转而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对于心理学的研究他很早就有兴趣,早在学生时代,就在哲学评论上经常发表关于心理学的文章。1892年进入巴黎大学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实验室工作,他认为德国实验室所做感觉和知觉研究的价值不大,试图用实验技术来测量推理能力和其他“高级心理过程”,设计了用纸、笔、图画和其他便于携带的东西为工具的测量方法。1895年与布义共同创办了第一份法文心理学杂志《心理学年鉴》,同时在巴黎创办了一个实验室,进行儿童研究和实验教学。1900年与纳森共同创办儿童心理研究自由学会。他致力于研究人的个别差异,涉及记忆、注意、表象、理解、暗示、美术欣赏、道德情操、意志力和运动技能等广泛的心理学问题。他运用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的标准化测验方法,研究了杰出作家、艺术家、数学家和棋手等的个性特征。他调查了自己两个女儿的心理特征,写成了重要著作《智力的实验研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推行普及义务教育,而大量小学生学习成绩低劣。1904年,法国教育当局请比纳设法区别哪些儿童学习成绩不及格是由于智力落后,哪些是由于懒惰和不努力。1905年比纳同他的学生西蒙合作,编制了一套智力测验,包括难度依次递增的30个问题。1908年,比纳对测验作了修改,出版了比纳一西蒙量表。这份量表是按年龄等级排列的,比纳认为,通过这种测验方法,就可以确定哪些儿童能留在普通班,哪些需要转到特殊班。此量表出版后,立即为欧、美许多国家广泛采用。
    作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者,比纳一生的研究以实验为主。从1886年至1911年著有论文50余篇,主要著作有:《推理心理学》(1886年)、《个性的变化》(1891年)、《智力实验研究》(1903年)、《癔病研究》(1910年)、《儿童学的新观念》(1911年)等。
    《儿童学的新观念》(1dées Modernes sur les Enfants,1911)是比纳晚年的著作,也是他的实验教育学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是他对自己长期进行实验所作的总结。其目的是用他研究的对儿童的新观点改造教育学,使教育学走上科学化、实验化的道路上去。该书有中译本,译者是曾展谟,商务印书馆出版,1927年出第一版,1932年出第二版。
    本书由9章构成,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本书的目的”。比纳指出,教育学的主要问题有3方面:教授什么,即课程表;怎样教授,即教学法;受教育的人,即儿童心向。他认为旧教育学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课程表规定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环境、时代和民族的需求与风尚,不能有助于启发儿童的社会性向,如守法习惯,对公众利益的关心、团结友爱精神等好的品质;二是教学法脱离学生生理心理实际,教师不知道如何诊断学生,学生成了被动者,成了一个容器,教师的任务只是往容器里灌知识;三是儿童的个性差异被忽视,不能据儿童的各自实际进行个别化教育。旧教育学缺乏科学的实验依据,不能揭示儿童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比纳想用当时德国、美国、法国所进行的科学实验研究成果改造旧教育学,建立以科学的心理测验为依据的新教育学,建立新的儿童观念。比纳认为,教育学应以儿童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作基础,教育方法也应以测定儿童的知识和技能的发展为基础。
    第二章“在校儿童”。主要讨论了评价教育的标准、教育程度的测量等问题。比纳认为,判断教育的好坏,不单要看其能增大个人自身的价值,且要能使团体与社会得到益处,评价教育既要考虑带给个人的利益,也要考虑对社会的利益。因此,教授的课程表是否组织得好,教育方法是否健全,这些东西对儿童性向是否适当,必须看学生在今后生活中的适应力及为社会的贡献。判断学校应以学生出校后的实际结果为主,仅从考试与课堂成绩来判断学校是片面的。比纳指出,教育是一种方法,应当因人的性向、个人竞争其生存的经济情形而变化。判断一个儿童的教育程度不能用抽象的主观态度,如优等、中等、劣等来评价,而应将这个儿童的教育程度比较于许多年龄相同、家庭境况相同,在同一学校念书的儿童的教育程度的平均数,所得的结果可以转换为一种记数法,这种记数表示一个儿童对于其学业是正适合,还是超前、落后。作者以儿童的诵读、算术、写字为例作了论证。作者认为,对教育程度进行精确的测量具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能认识每个儿童的真实教育程度,避免考试的偶然结果;二是能鉴定教师对于所教学科的水平;三是能给人以认识种种教育方法价值的办法。在本章结尾,作者列举了儿童测验的内容:即身体发育情况;身体健康情况;感觉器官的伤损;智力发展水平;记忆力的发展;个性差异情况;品性发展情况等。
    第三章“儿童的身体”。作者提出了儿童身体健康的标准:即没有疾病的预伏、没有各种疾病、日常生活规则变化的适应力、发育的正常。讨论了儿童年龄与身体发育、智力与身体发育的关系,对身体发育的训练方法提出了一些科学建议。比纳认为,认识和测量儿童个人的身体力量,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其训练,这对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利,这是整个教育教学的基础。
    第四章“视觉器官与听觉器官”。作者主要论述了检查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特别是视、听觉器官的重要性;介绍了检查视力和听力的方法。
    第五章“智力测验与智力教育”。主要介绍了比纳的智力测验及其智力教育方法。他指出,儿童的智力是很复杂的,是各种智力因素多样性的统一。而家长和教师对智力问题的认识则是片面模糊的。他认为,智力是一种独立于感情、意志的现象,是一种认识能力,它指向外界。儿童与成人间有种种智力差异。比纳和西蒙医生创造了一种智力程度测量方法,比纳认为这种方法是经长时间研究修改形成的,所依据的研究事实不单是初级小学和幼儿园一切年龄的儿童,还包括各种环境中对于识字与不识字的成年人的研究。它反映某一阶层、团体内儿童智商的总体分布,个体的智商分数与它作比较,就可以看出个体在智力分配中处于较高智力水平还是较低智力水平。作者列举了3个月到15岁儿童的题目,诸如说出东西的名称、比较两条线的长短、填充句子等。
    进行智力测验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智力教育。比纳认为,智力落后儿童主要是功课超出了他的能力,在他眼里太复杂、太抽象了,必须加强阶段练习,实施个别化教育。他提出了“心理矫正法”,即对落后儿童进行专注练习、握力练习、运动技能练习、记忆练习、想象和创造练习等,借以矫正儿童的注意、记忆、感知、思维判断等不良心理品质,全面发展各种心理能力。
    第六章“记忆”。主要讨论了记忆与智力、记忆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测量记忆的方法,对培养记忆力提出了建议。他认为,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记忆的价值与记忆的应用直接相关,记忆在人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培养、训练记忆力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选择最佳读书时间;二是增加感觉在记忆中的印象;三是注意复习,加深记忆;四是注重理解。
    第七章“性向”。主要讨论了儿童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儿童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问题。比纳指出,家长、教师对儿童能力的看法要有全面的观点,不要以为某一种能力不行,就断定儿童的智力不行。就儿童来讲,有的音乐能力强,有的则图画、书法能力强,有的擅长文学,有的则专于心算和数理学科。儿童的智力类型大体有三种形式:有意识的与无意识的、客观的与主观的、实践家的与理想家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正确处理儿童的各种特殊能力与一般教养的关系,使儿童的智力不断向前发展。
    第八章“懒惰与道德教育”。比纳认为,懒惰是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一种注意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乱动乱说,另一是静止、呆板。其原因也有两种,一种是偶然的,如失望、无心读书、考试失败、教师的批评等,另一是生来的,如呆板、无主见、少活动、缺乏意志等。比纳认为,由于道德教育不善导致儿童懒惰占大多数,因此,要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不单给人以种种道德观点,唤起道德情感,关键是形成道德行为。一个有德性教育的人,是能遵守道德规范、去做事的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导儿童学习某种道德榜样,去做、去实践,还要不断练习,成为一种习惯。比纳特别强调教师的重要性,他指出,教育事业皆系于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价值即是教育事业的价值。好的教师是良好人格、丰富知识与真正的行为的统一体。本章还分析了常用的道德教育方法,即放任、惩罚、激励的优缺点,论证了对儿童进行性格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第九章“本书的结论”。综述了前面各章的内容,特别强调了科学的实验研究对改造旧教育学的意义。比纳指出,旧教育学其根源是经验的,教师凭借的主要是观察;旧教育学太过于公式化、普遍化、理想化,过于模糊,没有效力使教师厌倦。而建立在严格、科学的儿童测验基础上的教育学,它把握了儿童生理、心理的全部知识,有一套系统的测量儿童智力的方法,有针对儿童个性差异的教育方法。这就能使教育学成为教师教学的真正指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比纳认为,教师一旦了解了儿童的特点,就能在教学上有质的飞跃。如了解了儿童的智力水平和差异后,教师就不会停留在口头上的讲授,而在实际训练上下功夫。他深信,对于儿童学习有较为精确,较为实用、较为有利的知识,并把握其方法的教师,定能从中消解某种错误观点,消除某种偏见,获得新的教育儿童的方法。它能告诉教师应当怎样去为儿童确定记忆、判断、意志与道德的教育,这不但有益于儿童,且有益于教师自身。在本章的最后,比纳以下面一段话结束全书:“为了塑造孩子的灵魂,我们要扑下身子,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并且,从一开始就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是适宜的。”
    本书的价值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学科学化的意义。尽管教育学的发展史很长,但它依据的主要是经验和主观臆测,这就影响了其科学化的进程。该书强调,教育的对象是儿童,他是生物体,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只有对儿童进行生理、心理的实验与测验,对其智力、行为和学习规律作出科学分析,才能确定教育方法、教学形式。该书以对儿童测验为基础,构建了新的儿童教育学,大大推动了教育学的科学化进程。
    二是智力测验的意义。儿童受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共同影响,其智力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何测定儿童的智力,并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是个重要问题。本书详细介绍了比纳的智力测验研究的出发点、过程和智力量表。这对以后各国智力测验的研究提供了直接的数据,并奠定了方法的基础。
    三是个别教育的意义。本书批评了旧教育学只重视集体授课、忽视个別差异的做法,强调在对每个儿童进行身体状况、智力、性格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身体素质的锻炼、智力的培养和性格、品德的个别教育。这对儿童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本书在教育科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对推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实验教育学运动起了重要作用,比纳也和德国的梅伊曼、拉伊一起成了西欧实验教育学的主要代表。本书介绍的智力测验法,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推孟在美国人口中抽样2300人进行测验,修订了比纳量表,称之为“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之后,又在1937年和1960年对量表两次修订,并提出“智商”这一重要概念。1924年和1936年,我国心理学家陆志伟、吴天敏对斯坦福一比纳量表两次进行修订,以适合我国儿童的情况。可见,本书对各国智力测验的影响。
    本书对教育实践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比纳的智力测验方法很快用于法国普及教育的实践之中,传到美国以后,很快被应用于学校教育,成为决定学生升学、不同轨学校招考新生中选择学生的重要工具。
    它也成了西方资产阶级推行教育种族歧视政策的工具。因为在阶级社会,儿童的阶级出身不同,工农子女和落后地区儿童从小所受的教育与统治阶级子弟和发达地区的儿童无法相比。简单地以智力量表测试智力,并据此决定儿童受教育的渠道,这掩盖了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的实质,对无产阶级后代受教育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傅兴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