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学术意识提升教学素质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一个肩负特殊责任的群体,作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当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学术意识,以提升其教学素质,意义深远。 
    从学术意义上讲,中国处在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政治较量中,党和国家需要高素质的思想库和智囊团,高校思政课教师无疑是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从实践需求上讲,思政课课程体系跨学科的性质,要求教师有更高层次的学术视野、学术修养和治学水平。另外,当前教师队伍呈现逐渐年轻化、高学历化、多学源化的特点,整体素质较高,强调这支队伍的学术意识,就是赋予其民族复兴和强国战略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对于“学术意识”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高校教师应具有的教学和科研的意识,即大学意识;第二是专业层面,指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里应当有些建树和成绩的意识;第三是学术层面,尽管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学贯中西,但是能在某几个领域有所涉猎,具备跨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争取成立通才。 
    基于此,思政课教师应具备五种学术意识,相应地,提升他们的学术意识也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政治责任意识,包括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政治敏感性和责任心。个别教师在教学和研究中,放弃政治纪律约束,只要求学术探讨无禁区,或者胸无国家发展战略,只教书不育人,是不能胜任思政课教学岗位的。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政治要求和学术要求。因为,要想教学精彩、研究有成,需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想在课堂上对国内外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讲活课堂,就必须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其次是学科建设意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须为之,且须加强之。21世纪的高校思政课,背对的是国际风云变幻下的跨国界学术流动,是在国际互联网络覆盖下的全球高等教育的比拼。优质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需要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以学科为支撑的团队做后盾。面对复杂的国际新局面和形形色色的政治势力的较量,只有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大旗下,才能够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能打硬仗的教学团队。 
    第三是追踪学术前沿的意识。如果教师没有与政治敏感性同样的追踪学术前沿的意识,政治敏感性就只能是空话;如果对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知之甚少,不仅无以在同行立足,更主要的是不能给学生以最前卫的学术指导。因此,以学术的视角和切入点强调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学术前沿意识,是最高要求的学术标准,客观上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所研究领域最新的动态有较为清晰的了解。 
    第四是严谨治学的意识。长期以来,思政课在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这门课被看成万金油、重复课有关,也与个别老师的应付态度有关。严谨治学就是要从强国人才素质要求的角度,从培养学生主流价值观念和批判性思维的角度,严格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的科学性、板书的合理安排、教学课件的设计、课堂用词的选用、课堂气氛的渲染、教学案例的选取等等。 
    第五是不同于专业教学的教学意识。思政课与专业课最大的不同,是在比专业课少很多的有限的学时里讲述相近的内容。如历史专业的中国近代史(1840-1919年)和现代史(1919-1949年)需要两个学期且每周四学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要在30学时中讲完1840-2011年的历史。因此,具体史实的小而全介绍和重大事件罗列的大而空侃谈,都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最主要的是取典型历史事件阐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规律,引导学生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些重大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另外,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学术意识,是一个操作层面的话题,也是一个岗位责任的问题,要从岗位职责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和养成一定的学术习惯。 
    一是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境内外敌对势力通过各种渠道也对学生产生多元影响,教师及时的正面引导和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施之以他们乐于接授的教育形式和教学话语,对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帮助。一旦形成不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即使理论水平再高、知识再渊博,也不一定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教学效果也会打折扣。 
    二是结合教学提出科研命题,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之中。科研是教学的基础,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好:其一是有些教师不能及时从自己研究生期间的专项研究中走出来,教学科研两层皮,使得科研成果无法用于教学;其二是有的教师固执于教学技巧的改进,重教研轻科研;其三是有的教师深入研究教材不够,不能从教材的写作目的、章节设计、材料选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从教学中发现研究课题的元素,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深入和质量的提升。(周志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