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思想 >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华教育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 他出身于封建地主阶级家庭,自幼攻读儒家经典,18岁开始接触西学,并拜康有为为师,就读于万木草堂,深得康有为的赏识,曾经帮助康有为编写《新学 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深受康有为的影响。1895年进京参加会试,随康 有为一起发动《公车上书》,参加“强学会”,积极介绍西学,推进维新变法 运动。1898年积极参加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受命起草《京师大学堂章 程》,竭力倡导教育改革。戊戌变法失败之后,与康有为逃亡日本。以后与康 有为一起沦为保皇派。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尊孔复古,积极批判封建文化,讴 歌民主与科学。1920年以后,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作过北京图书馆馆长。梁启超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是《饮冰室 合集》,其教育著作即收录在此书中。
    (1)论教育作用、教育目的
    梁启超与康有为一样,从救亡图存的角度出发,对教育作用高度重视。他 认为国家的强弱是以教育为转移的,变法维新靠教育来实现。他认为中国落后 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人才”,是“教之未善”,是“民智未开”。他说:“今 日中国之大患,苦于人才之不足,而人才不足由学校不兴也。”因此,他把兴 学校,办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强弱,民族盛衰的头等大事来看,他说:欲求新政,必兴学校,可谓知本矣。”梁启超把维新变法的希望寄托在教育身上,若 从发展资本主义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若从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 关系看,却未免本末倒置。 
    关于教育目的,梁启超在《学校总论》里做了明确地阐发。他主张教育必 须培养新国民,即教育必须以培养“新民”为目的。他所说的新民与旧时代的 人迥然不同,这种新民的精神是进取的,思想是自由的,行动是自立的,团体 生活是有组织的,是重公德的,是爱国家的,是有毅力尽义务的,是勇敢尚武 的。国民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养成一种特色之国民,使该团体以自立竞存于列 国之间,不徒为一人之才与智也”。所以说梁启超所强调的新民,是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精神、品格、能力和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应有的知识技能的人。 这在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