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先要选对注解著作 您读对《论语》了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4-13 工人日报 高尚举 参加讨论

















    在“传统文化热”“国学热”的当下,儒家经典《论语》成为人们的首选,其读者数以亿万计:中国人读,外国人也读;成年人读,未成年人也读;大学里开设《论语》研读课;中小学也将其列为必读书。随着读者数量的巨增,一些《论语》解读著作也大量出现,但就解读质量来看,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存在较多的错误,对广大读者产生严重的误导作用,令人担忧。
    我们是如何误解《论语》的
    某书,将《论语》中的很多“不”字都释为“丕”,即“甚大”义。据此义,把“君子不器”释为“君子大器”,“三月不违仁”释为“三月丕违仁”,“述而不作”释为“读同丕作,是详加释义”,“门人不敬子路” 释为“同学们非常尊敬子路”,“不念旧恶”释为“是丕念是反复地念旧恶”,“执德不弘” 释为“执德丕弘,是坚持他正直无私的善行,并能尽力发扬光大”,“信道不笃”释为“信道丕笃,是由衷行善道,又能任重道远地持之以恒”。“不”字本来是否定副词,而该书将其解为肯定副词,由否定变为肯定,完全颠覆了《论语》相关词句的基本意义。
    某书,将“窃比于老彭”之“老彭”误解为“老马”(传统解释为“老聃和彭祖”);将“君子先难而后获”之“难”误解为“‘戁’。戁,敬也,先敬人而后获”(正确的解释应是:“先经受劳苦之难,然后获得。”与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义近);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误解为“食不合精,肉不合细’,谓‘食米不当精,脍不当细’”(正确的解释应是:“饭食不嫌做得精,鱼肉不嫌做得细);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利”误解为“‘赖’……祭祀必先赖有祭器”;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之“有”误解为“‘佑’,助也。何有,犹言何助,……我、義二字相通假,……‘何有于我哉’,疑即‘何助于義哉’”。
    书,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误解为“学问,适时习用它,不也讲说吗?从远方结伴来求学,不就是喜好这学说吗?别人不知道,自己倾囊讲授,不也是君子行径吗”;将“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误解为:“才质胜过名声,则在野;名声胜过才质,则在朝”(正确的解释应是:“质朴胜过文采,就未免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未免显得浮华”);将“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误解为“做官做得好,就是学;学得好,就是为政”(正确的解释应是:“官做得优秀,还要继续学习;学习优秀,就可以去做官”);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误解为“既要厚待自己,也要厚待别人”(正确的解释应是:“厚责己,薄责人”,即“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这样的说解,富含精义的儒家名言被解释得精深义全无,精辟性尽失。孔子师徒倘若泉下有知的话,也难免要问:“我们说过这样的话吗?”当然,学术界对古代经典存有不同理解,是很正常在现象,创新又是学术发展的生命动力与总趋势,但是,违背“实事求是”治学基本原则的所谓创新研究,得出的结果往往是与所作的努力恰恰相反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