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剑英的积极筹划下,华北军政大学全校被编成8个大队和3个直属队,还有一所步兵学校,在高峰期学员曾发展到12186名。一年后,朱德高度评价华北军大的办学工作并题词:“在这一年中,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写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工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下了新基础。” 1950年9月,华北军政大学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后,一部分教员跟随刘伯承元帅到南京创办军事学院,一部分到北京参加训练总监部工作,大部分骨干留在石家庄组成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后来,学校几经演变,成为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创办誉为“革命熔炉”的南方大学 1949年春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解放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国民党政府仓皇南迁广州。7月,为解放广州,中共中央组建新的华南分局,并于8月1日任命叶剑英、张云逸、方方分别为华南分局第一、二、三书记职务,由二野第四兵团和四野第十五兵团组成临时独立兵团挺进广东。在南下之前,毛泽东多次找叶剑英(时任北平市市长)谈话,商讨有关解放华南的一些重大问题。在谈到干部不足的问题时,叶剑英风趣地对毛泽东说:“主席,华南解放晚,别处都把干部要走了,剩下能分配给我们的干部太少了,好比我们客家话说的‘水尾田’,流到最后就不多了。你看怎么办?”毛泽东说:“南方有一股‘泉水’哦。”毛泽东的意思是说南方原来存有很多革命力量。毛泽东同时指出:“要在华南解放后的广州,办一所新型的大学,为广东、广西培养革命干部和知识分子。”叶剑英离京之际,通过中组部找到华北大学吴玉章校长和成仿吾副校长,要求他们抽调一批教育骨干随军南下建校,这样,在延安抗大等校担任过教授的哲学家陈唯实,以及在华北大学等校从事教学工作的十几名干部和学者,随军南下筹办南方大学,陈唯实为筹备办负责人。在提到这件事时,《叶剑英传》这样写道:“毛泽东在北平当面指示叶剑英,要在南方办一所大学,可取名南方大学,并亲笔写了‘南方大学’四个大字交给叶剑英。” 8月10日,叶剑英一行离开北平南下,经天津、徐州、郑州、汉口、九江,于9月7日到达赣州,立即和先期到达的第四兵团负责人陈赓、第十五兵团负责人邓华、原华南分局方方、两广纵队负责人曾生等研究解放和接管广东城乡的一系列问题,并将创办南方大学列入议程,上报中央审批。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南方大学筹备办负责人陈唯实立即率领筹备办的干部日夜兼程地从赣州赶往广州,19日下午到达广州。筹备办的干部们随后入住光孝寺,并在寺门口挂出“南方大学筹备处”的牌子,正式启动了南方大学的筹办工作。21日,叶剑英到达广州。23日,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召开会议,作出了关于加紧筹建南方大学的决定,专门成立了南方大学委员会,由叶剑英任主任,方方任副主任,委员会全面领导南方大学的工作,负责审查制定学校的教育方针、招生任务、培养目标以及拟定教学计划等重大原则问题。陈唯实任筹备委员会主任,具体负责南方大学的筹建工作。同时,华南分局决定南方大学的办学校址为广州东郊石牌的国民党政府“总统府”,并决定叶剑英兼任校长,陈唯实、罗明为副校长。 叶剑英21日到达广州,23日就马上专门开会讨论创办南方大学之事,可见他对教育事业的重视。1949年11月中旬,南方大学开始招收预备班学员。这些学员是党团组织从当时广州各高校抽调来的积极分子,他们后来都成了南方大学的学习骨干,有的成了学校工作人员。12月1日,南方大学在《南方日报》等报刊刊登招生启事。1950年1月5日,第一期3000多名学员就正式开学了。那天,作为校长的叶剑英来到会场,给学员们讲话。叶剑英说,“我们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首先要培养大批革命干部并保持艰苦创业作风”。他勉励同学们清除旧思想,确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一席话,像一把火使得大家的心暖烘烘的,大家对新大学都充满期待。 1950年3月1日,在南方大学成立大会上,叶剑英指出:“广东解放以后,需要大批的人才来进行建设。现在我们招收了4000多个学生,有高中的,有大学的,以及很多在旧社会做过事的青年们来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这个巨大的建设任务。看起来我们对这个学校,似乎是希望很大、要求很急的样子,因为我们一到广州,很多事都还没有做,这件事就先做了。的确,我们对同学们的希望是很大的,要求是很急的。” 叶剑英对南方大学的事都会亲自过问,对一些关键环节更是亲自抓,而日常具体事务则由陈唯实和罗明提出意见,经请示叶剑英后再落实。陈唯实、罗明从学校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到招生工作、学生管理等,都按叶剑英的意图办。叶剑英在主持创办南方大学过程中,提出了“学习理论,改造思想,钻研业务,参加革命”的教育方针,规定了“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忠诚,团结,朴实,虚心,勤劳,勇敢”的校风,要求师生员工“甘当小学生,甘当勤务员”,“紧张地工作,战斗地学习,愉快地生活”。为此,叶剑英还亲自写了“革命熔炉”的题词。 根据叶剑英的指示,学校分成几大部分:文教学院,行政学院,财经学院,高级知识分子和社会人士研究部,工学院,民族学院,包括港澳生在内的华侨学院。叶剑英还为学校的学报《南大熔炉》题写刊名。此外,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叶剑英还指示南方大学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举办工干班、农干班、橡胶工人班、军干班、银行班、合作干部班等许多干部培训班。南方大学从1950年1月5日开学,到1952年5月18日最后一批毕业生离校,共招收四期学生,共有18320名正式毕业生(其中还有一批研究生)从这所大学走出,同时还有1200多名教职员从这所大学走向各地。南方大学被誉为“革命熔炉”,很多学生毕业之后活跃在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上。有的成为新中国建设的中流砥柱,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著名商业经济学家林文益、著名电影剧作家谢逢松等,而更多的学员则留在基层,成为当地建设的骨干力量。 为庆祝南方大学的成立和勉励南方大学师生,叶剑英曾亲笔题词:“大家同心协力,为办好一个南方大学而奋斗!培养干部,扩大影响。”随着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有些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1952年,华南分局和中南局一部分人向毛泽东反映广东存在“地方主义”,为解决“分歧”,毛泽东于这年6月突然将叶剑英、陶铸、方方等人召到北京开会,批评了华南分局领导上的“错误”。随后,叶剑英、方方分别作了检查。1952年10月,为适应全国院校调整的形势,华南分局决定南方大学与其他有关院校调整,南方大学正式撤销,改名为广东革命干部学校,交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领导,接受培训在职干部的新任务。南方大学撤销后,陈唯实由叶剑英提名,出任调整后新成立的华南师范学院院长和党委书记,华南师范学院移入石牌原南方大学的校址;罗明调任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南方大学的领导干部和教学骨干分流到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工学院、广东革命干部学校等高校继续从事高教工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