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陈寅恪先生要活在今天,没有哪个高校敢聘他为教授。” 读了3月17日光明日报发表的仲祖文文章《不拘一格降人才》和关于张爱萍将军慧眼识才、破格用人的报道《伯乐张爱萍》,颇有感触。张爱萍不拘一格大胆启用青年拔尖人才的做法,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振聋发聩,警醒着各级领导要善待人才。我认为,不拘一格降人才,需要解放人的思想,克除偏见,更需要辨证地看待制度的作用,从制度上破解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难题。这里我谈两个观点: 首先,选拔制度要保持先进性,坚持与时俱进。我国古代的科举制,曾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选拔制度,19世纪中叶西方建立的文官制度就是学习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方法。今天,我们在选拔干部制度上有身份、学历、资历、任职台阶、轮岗经历等条件要求,还有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公示期、试用期等选拔环节,应该说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细化。但是,对于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年轻人才和专业特长人才来说,有许多方面需要与时俱进,讲一讲不惟一些资格条件限制。 今天讲不拘一格就是提倡解放建章立制的思维定式,制度要适应国家对人才的需要,要有利于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深化改革就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调整和完善人才选拔政策,使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其次,选拔制度要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用为本。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断言“要为人类制定法律,简直是需要神明”。什么是神明?就是指最难把握的人性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度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讲的是机会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而人才的成长是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充满个性、各有不同。美国NBA选秀十分严格,专家从运动员的投篮得分、争抢韧性和爆发力三类指标进行量化统计评估,得分排序决定入选,没有任何的宽容余地,于是迈克尔·乔丹就被淘汰出局了,是赛场的实践才使NBA认可了这位篮球天才。选秀的专家恰恰违背了一个运动员的成长规律,就是运动员潜能的发挥源于赛场环境,没有事先考出来的冠军。再说一个聘教授的例子,当年陈寅恪作为一个青年学者留学回国,梁启超向清华校长曹云祥举荐陈寅恪任国学教授,曹问:“他是哪国博士?”梁答:“他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又问:“他有没有著作?”梁答:“也没有。”曹说:“既不是博士,有没有著作,这就难了!”梁大怒:“我梁某人也没有博士学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总共还不如陈先生寥寥数百字论文有价值!”后来事实正如梁启超所言,在清华执教的陈寅恪果然成为一代国学大师。 恐怕陈寅恪先生要活在今天,没有哪个高校敢聘他为教授。坚持以用为本,就是讲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使用产生价值,实践培养真才。不拘一格就是人才培养选拔的特殊规律。张爱萍将军之所以能够不拘一格启用年轻人才,是他在长期实践中观察、使用、考验人才的结果,而不是照搬条条框框。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今天,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选拔人才也越来越严格,作为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仍然不能丢掉这个活的灵魂。(吴江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