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活教育”创立了全新的幼儿教育观 活教育强化了现代儿童观,使研究与了解儿童、热爱与尊重儿童成为教育儿童的前提,为中国现代幼教事业奠定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石。在活教育实验中,陈鹤琴便确立了“儿童中心”、“一切为儿童”的原则。他认为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做到在明了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施行“活教育”,反对儿童心理特点的成人化倾向。同时,他还指出,作为幼教工作者须有“爱满天下”的情怀,做到热爱与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人格,不要仅视其为成人的财产或附属物,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主体性的人,生来就具有人的尊严与价值。在学校、家庭及社会中,也要把热爱与尊重儿童作为一个搞好教育的前提。 活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理论体系,从教学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德育方法诸方面都提出了有创造性的主张。比如,在教育目的上,强调“教人做人”,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在课程设置上.主张寓教育于生活之中,提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活教具、活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做”为中心,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等等,都体现了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全新的教育观。 活教育更为集中地反映了幼儿教师观。认为作为教师,要树立儿童本位的理念,须有对幼教工作的认识与决心,做到敬业、乐业、专业与创业。陈鹤琴曾指出,幼儿教育的三大要素是儿童、教材和教师。尽管儿童是主体,但教师却是前提,这是因为须“教师度量儿童的能力与个性,用种种最适宜的方法,把教材介绍给儿童”,活教育无疑强化了师范教育事业“工作母机”的观念。 三、“活教育”强化了学校、家庭与社会合作的教育理念 活教育强调儿童个性的培养,注重幼儿的自身发展,这种发展是将幼儿置身于环境而言的,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幼儿教育只有在开放的环境中,在与社会、家庭不断地融通、合作中才能得到进步与发展。活教育思想深刻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理念。陈鹤琴在《中国儿童教育之路》中说道:“至于说儿童教育的范围,广义地说,应该把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包括在里面。譬如说,电影、戏剧、儿童读物、玩具、游戏场所等等,是社会给儿童的教育;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教养、言语、行动,是家庭对儿童的教育。学校、家庭、社会三者要相辅而行,有机地联系起来,儿童教育的理想,才容易达到。”正如陈先生所言,儿童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是整体的、连续的、系统性的教育工程,不是幼稚园可以单独胜任的,它需要家庭、社会、幼稚园三者共同合作,方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家庭因素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家庭是儿童最早的启蒙学校,母亲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影响会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加持续长久地作用于儿童的身心。陈鹤琴己经注意到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教育的影响作用,在《家庭教育》1981年重版序中,他还指出:“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个教师……幼儿从父母那里学说话,认识周围事物,模仿父母言行,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性格。”活教育主张家校沟通与协作,可以通过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形式。另外,社会因素也会对儿童教育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有的学生在校中不抽烟不喝酒,而在社会上受“损友”影响却抽烟喝酒,这就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应当加强联络,消除隔阂,从分家到合一,共同来实施对儿童的教育,“学校、家庭与社会合作”是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理念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