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雷钟哲 日前,一条名为《复旦学生裸奔庆祝毕业》的图文帖,火遍猫扑、天涯、华声、网易等论坛。在贴出的图片中,两名男生头戴学士帽,裸体奔走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并在学校大门、校训等多个地方拍照留影。(6月30日《新快报》) 按说大学毕业了,学生起五更睡半夜付出了几年辛劳,加上小学、中学阶段,十几年的光阴如水而逝,其中寒窗苦读、铢积寸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自然感触良多。在十数年艰苦攀援之后,头戴学士帽高兴地庆祝一番,当然可以理解,但不能理解和不能接受的是在校园裸奔,并且在校训前裸体拍照。 第一,这种行为缺乏度的准确把握,而“度”正是或是或非的分界。比如穿着泳装,在游泳池中就很正常,如果穿着泳装上街,别人会说这人疯了。同样,一道围墙甚至一张芦席,能把厕所隔开,在里面你可以尽量“方便”,围墙外面绝不允许,非要这样,就涉嫌流氓滋扰。同样,如果学生是在自己的房间里脱光衣服,想横想竖,别人也无权干预,但离开私人空间就不合适。也许有人会说,他们选择晚上而不是白天裸奔,就是不想让人看见。可问题是,复旦是一所大学,恐怕谁都没有权威,让别人在某时某刻不得在校园行走。所以,视觉污染难免出现。事实也是,现在大学生的裸奔影像,别说校园,已经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这难道不正与当初的设想南辕北辙。套用“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的句式,可谓“校园未留痕迹,裸奔名噪四海”。名噪四海了要说没有影响,谁信? 第二,在学校门口,尤其在有警世意义的校训前裸体拍照,的确有辱斯文。复旦大学名噪环宇、声名远播,其中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复旦精神的高度概括,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用最为简洁的文字告诉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是这所大学教育理念的根本体现。复旦的校训出自《论语·子夏》,其中寓意,是要求学生知识广博志向专一,不能朝秦暮楚、见利忘义;所谓“切问”,就是要学生经常提问,而且要问得中肯;所谓“近思”,就是经常不断地反复思考,求得真解。在这样意义深远的警世恒言面前,两个年轻人如此轻慢,除了亵渎,看不出丝毫的深入领悟。 第三,老子说“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大学毕业,也可算作人生一个阶段的终结,但绝不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另一种社会的学习才刚开始。这种学习,同样需要刻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丝毫地懈怠不得。当我们离开母校的时候,我们给母校留些什么,这是不是也是一个需要“切问而近思”的问题?是像有的学生,走时把校园搞得一片狼藉?是像有的学生,用疯狂的撕书行为欢呼解脱?还是像上述的复旦男生,用校园裸奔的极端方式释放心灵?——顺便再问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穿衣服?如果为了御寒,天热的时候可否脱光?如果为了防晒,室内的时候可否不穿?如果为了漂亮,人体美不更好看?可见,人所以要穿衣服,还有一个怕羞的原因。不怕羞了,又与动物何异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