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事变以后,民族危机加重。以严修(1860—1929)、张伯苓(1876—1951)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重新审视洋务运动,寻求新的“教育救国”之路。严修出身于天津的盐商世家,饱受科举制度的煎熬;张伯苓出身于天津的社会底层,亲历了甲午战败而弃武。“育才救国”之心,使他们二人走到一起。从极富生命力的严氏家塾为起点,团结越来越多的爱国知识分子群体,鼎“私人之力”,先后于1902年创办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堂;1904年创办私立南开中学堂;1919年创办私立南开大学。他们亲手缔造的包括大学、男女中学、小学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开了中国私立系列教育之先河。 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在封建旧思想、旧的教育制度根深蒂固的社会,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创办私立教育,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张伯苓、严修所开创的,不仅仅是新式教育体制,而且还是一种以“爱国、科学、敬业、苦干”为特征的“南开精神”。这种精神,是黑暗的旧中国里“救国图强”的一线曙光;这种精神,是从“改造中国的人”入手的一项宏大工程;这种精神,是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能力;这种精神,是在遭受日本侵略军野蛮轰炸时毫不畏惧退缩,而是继续抗争、重新创建中华基业的爱国主义豪情。 正是靠了这种精神,张伯苓、严修才光大了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南开造就的人才,涵盖了香港、台湾地区和欧、亚、美国家。其中有周恩来、温家宝新中国的两位国务院总理,有邹家华、周光召等多位国家领导人,有吴阶平、朱光亚和陈省身、吴大猷、袁家骝等享誉中外的科学家,有梅贻琦、王大中两位清华大学校长,有曹禺等艺术大师;有老舍、范文澜、竺可桢等曾在南开任教的大作家、大学者以及近40名两院院士,10万余名南开学子……创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