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内容几乎年年在变。本来,我以为这是我在动乱年代上学时的特例,想不到这些年来还是如此,早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上周末,山西长治六中教师闫树平发表的《教材一再变,教师难适应》一文,以他所任教的地理学科为例,让我们看到中国教材的“折腾”。“先32K本,后16K本。新闻纸然后铜版纸。至于内容变化就更大了,单是版本就有试用本、试验本、试验修订本、正式审订本、新课程教材……不一而足。版本不同,相关内容或章节的编排都要有所改变,而且有些版本一两年就变,很少有连续用完一轮的(3年)。高考试题范围包含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但等本届学生进入高考复习时,当时的初中教材已被变得‘面目全非 ’。课本一变,相应的图册、练习册也跟着变。有时教辅用书刚上市,课本却已经重新改版,其使用价值便大打折扣。课任教师则是年年培训新教材,一再领会新大纲,教学没有可持续性,整天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我当年上学时,因为政治的需要,不但课本年年改,甚至课文内容都一再改变。大家熟知的“朱德的扁担”,后来改为“林彪的扁担”。林彪出事后,扁担又还给朱德了。那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现在课本的“折腾”,与时俱进的政治因素大概不如当年那么强烈了。我猜想,或许是与钱俱进的因素在起主导作用。课本内容不年年改,教学大纲不年年推新,教师就不用年年培训新教材,贫困地区学生就可以循环使用教科书,固然对教师和学生是福音,但对编教材、编教参、搞培训、出版社一大批人来说,那就意味着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这几年,时评写了几百篇,我的一个心得是:再坏的事情也有底线或顶点。其实就是物极必反,毛主席说的,事物走到自己的反面。教材虽然几乎年年变,终究不会半年一变,或仨月一变。一年一变就是教材“折腾”的底线或顶点。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这个底线或顶点了。不光是教材如此,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当年,毛泽东提出教育革命,针对着考试办法、教材内容、学制时间等等全面发难,结果是他老人家也走到自己的反面,把教育折腾没了。恢复高考,教育重上轨道。三十年之后,学生、家长、教师都痛感被中国教育逼疯了。实际上,现在高考制度对学生的“摧残”,学生课业负担的严重程度,远甚于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比毛泽东搞教育革命时的状况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在征求公众意见。老实说,我们肯定会有一个让人民满意的纲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一周前,我求教一位本市知名中学的校长如何看这次的教改。他说,成功很难。各个学科都会强调自己的重要性,都要做大做强,谁都不会削减自己的内容、课时,而我们又没有强势人物摆平他们。再好的《纲要》,也要由人来执行。关键是谁来执行,对不执行的有什么办法?任何改革背后都牵扯到一些人的利益,教育改革也不例外。不信的话,不妨首先试一试教材3年不变,也算是对《纲要》今后能否执行的一种考试吧。苏文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