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孺子:高考何时不再变脸烤人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羊城晚报 佚名 参加讨论

    社会心理浮躁,抱有“频繁改革才能说明不断创新”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但我们似乎忽视了:高考是一种高利害、高压力的选拔手段,考试模式的频繁变换更增加了其不可预见性,学生、家长和教师实在经受不住这种折腾———改革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试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据报载,在短短十年内,江苏省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这样频繁的变动,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从南京一家调查机构的最新调查数据来看,老师、家长对这种变动频率并不看好。在接受调查的960位教师和266名家长中,有444名教师和204名家长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分别占被调查教师和家长总数的46.25%和76.7%。(10月7日《现代快报》)
    近年来我国实行了部分地区高考自主命题政策之后,各地高考方案频繁变脸。广东亦未能免俗,1999年将过去的“大文大理”模式变成了“3+X”模式,采取语、数、英3门算总分,外加一个“X科”作为录取资格线;2000年在1999年的基础上多考一个“综合科”,并连同原先的“X科”,采取两个资格线办法;2001年至2006年将高考方案调整为“3+综合+X”模式,采取语、数、英、综合、X等5门算总分的办法;2007年又改为实施“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另外,计分方式从原始分改标准分又复为原始分,填报志愿的方式从考前填志愿到知分填志愿到考前填志愿又回归知分填志愿。变动不居和变化急剧让人眼花缭乱,让人找不着北。
    高考方案其实历来是社会各种力量企图表达自己教育理想的一张蓝图,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激烈角逐的各种价值观获得平衡后的一份产物。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高考方案就不得不改变。抱有“频繁改革才能说明不断创新”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反映了一种浮躁的社会心理:人们太迫切图谋通过某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教育诉求了。但我们似乎忽视了一个至为关键的地方,大凡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由于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实在经不住这种频繁变动的折腾。
    我们没有怀疑有关部门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从实际来看,由于缺乏必要的论证和试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广东2007年“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考试模式,造成选考不同X科的考生之间其考分存在差异,科学性明显缺失;考前填志愿、估分填志愿和知分填志愿三种填报志愿的方式各有利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广东又在今年匆匆将实行多年的考前填志愿改为知分填志愿,给广东高校录取带来了一定的混乱。
    高考作为一种高利害的选拔手段,它通过考人的智慧、胆识和耐力,为高校选拔合适的学生,虽然会给学生、家长和教师带来相当大的压力,但他们往往会通过自身的异常艰苦的努力去面对和化解各种矛盾。而考试模式的频繁变换,增加了矛盾的不可预见性,高考也从考人变成了“烤人”,成为学生、家长和教师不能承受之重。
    广东省的高考方案,据说2010年又将改革,将X科取消,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模式。但愿有关方面这回能反复推敲,认真参照教育改革必须“先证而后行”、“先部分而全体”的原则,把高考恢复到考人而非“烤人”上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