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高考十年五方案”的反思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上海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十年中,江苏高考方案经历了4次变化,用了5个方案,老师们好不容易搞出些名堂,摸索出一些经验,学生们也逐渐适应了这个方案,但第二年就又变了。从1999年到2008年,历经了“3+2”、“3+1+1”、“3+大综合”、“3+小综合”、“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模式,每一次变动,都让老师和学生们感觉有些无所适从。而这样的变动频率,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 
    (10月7日《现代快报》) 
    高考对于任何一位考生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至少在目前来看,高考对于一个考生整个人生的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坊间还是公共管理部门,近年来对高考制度和模式进行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这种呼声至少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期待:一是通过这种改变使这种选拔制度更为合理、科学,进而为考生“减负”;二是通过这种改变淡化高考的“指挥棒”效应,或者说力图通过制度和模式的改变,来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嬗变。 
    然而,江苏高考方案从1999年到2008年,历经的“3+2”、“3+1+1”、“3+大综合”、“3+小综合”、“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模式,却很难说实现了上述的两个方面的深意。“江苏省高考方案变动,您觉得是探索?改革?还是折腾?”对这个问题,76.7%的家长和46.25%的老师都表示“这是折腾学生、家长和老师”。因此,“高考十年五方案”的“改革”,与使选拔制度更为合理、科学和为学生减负的价值目标相去甚远,甚至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而力图通过制度和模式的改变,来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嬗变的核心价值,从“高考十年五方案”的“改革”中更是难觅其踪。无论是“3+2”、“3+1+1”、“3+大综合”、“3+小综合”、“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等模式,其实都是在不触及当前高考制度根本弊病的前提下进行的“隔靴挠痒”,是换汤不换药、旧瓶装新酒式“政绩改革”。改革的方向和核心价值,应该是始终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和建立持久制度,而不是在方向和核心价值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以频繁变换诸如高考科目等外在形式上瞎折腾。这种翻云覆雨、朝令夕改,不但让人无所适从,甚至因此损及考生利益,把考生当成改革的实验品。 
    正如有人所说,改革应当力求人人都是受益者,尽管可能其中有“改革最大受益者”和“改革最小受益者”。即使不能保证任何一项制度改革都能“人人受益”,但至少应该保证最大多数人收益、最小数人受损。而现在,江苏高考10年换5方案学生难适应家长喊折腾,这种频繁的制度改革,不但没有实现“人人受益”,抑或说是保证最大多数人收益、最小数人受损,而已经沦为一个“人人受损”的制度改革。这种“摧残学生,玩弄老师,糟蹋家长”的高考制度改革,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呢?(石子砚)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