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嘛小儿郎,背着那书包进学堂……”曾经成为许多学龄前儿童的美好憧憬,可如今,很多学生却对书包望而生畏:南京某校一个初一孩子的书包竟然有28斤重,快赶上他1/3体重了!以至一些家长建议学校在教室设置储藏柜。(9月24日南京晨报) 应当说,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少动脑筋,少花力气,如禁止假日补课、保证睡眠时间、强制体育锻炼、改革考试方式……考虑到光靠教育部门单向努力还不够,很多地方又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学生减负写入政府的工作报告,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但是,虽经努力,社会“共震”的效果并未显现,孩子的书包依然未轻,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从28斤重的书包,我们不难找到一个简单答案,即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不力,让一个好政策到了基层,如同强弩之末失去效力,而当最关键的执行环节出现缺口,书包超重也就在所难免。其实,这只是书包之重的外在原因,而国家的教育和考试选拔制度才是根本内因。试想,高中考,大学考,哪一个不牵扯着学校的注意力,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又有哪个教师胆敢超凡脱俗,以学生的素质来作为评价自己能力和“政绩”的标准,即便真有这样的教师,谁又能保证家长会领情?可以说,只要考试的指挥棒存在一天,学生的负担就一天不会减轻。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看到他们的书包在不断加码,孩子稚嫩的肩膀已经难以承受如此重的书包,社会并非无计可施!有精明的企业已经抢先一步,设计制作出了带拉杆和滑轮的书包。可惜,这份富有“人性化”的产品,并没有为其带来掌声,反而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素质教育身上,让社会倍感难堪。儿童作家郑渊洁则为此呼吁:“将学生书包的拉杆和滑轮拆掉,装在国家身上,让学生的书包越来越轻,国家的分量越来越重。”诚如斯言,在学生减负问题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当负起责任, 28斤的书包不能让孩子一人来背。 哪一天,如果实现成才标准多元化,社会所看重的是能力而不是分数,而且当这些成了社会常态,那么,孩子书包轻下来也就为期不远了。(叶传龙)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