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小学反腐有必要搞得轰轰烈烈吗?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浙江在线 佚名 参加讨论

    自2005年长沙芙蓉区大同小学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以来,该校顶着社会各界的争议,一直坚持到现在,而且据说收到了很好效果。9月24日这天,记者在该校看到,鲜眼的“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横幅挂在校园醒目处,还有随处可见的古今中外反腐倡廉的格言警句,声势够大的。对此,校长伍英称:“我们之所以将声势搞得轰轰烈烈,是表示学校对廉洁文化的推崇!”(9月25日《长沙晚报》) 
    “廉洁文化进校园”不是新鲜玩意儿,自其亮相以来,人们对此一直毁誉参半。推崇者认为这是一种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防腐倡廉就要从娃娃抓起”;质疑者将其讥之为“大人生病小孩吃药”,玩过头了。在此,笔者不想分辨其利弊好坏,只想就一项调查——旨在揭示为什么要在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的原因——表达一点疑问。 
    大同小学为什么要轰轰烈烈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盖因为在活动开展前,该校对全校学生做了一项“你身边最大的诱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排名第一的是钱,第二的是当班干部,第三位才是荣誉。在对当班干部这个问题的分析中,学生认为它是个诱惑的原因有四种:一是“酷”,感觉高人一等;二是可以支配他人,让他们听我的话;三是提升工作能力;四是有更多的机会服务同学。由此该校认识到了在小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的必要性,并坚定了开展活动的决心。 
    所可怪的是,2005年4月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第一版以《一项播种廉洁种子的工程一项功在长远的启蒙教育杭州新景:廉洁文化进校园》为题,报道了杭州开展廉洁教育进校园的情况,报道称,在廉洁文化进校园之前,杭州市教育部门曾对200名初一学生做了一项“你身边最大的诱惑是什么”的调查,结果排名第一的是钱,第二的是当班干部,第三位才是荣誉。在对当班干部这个问题的分析中,学生认为它是个诱惑的原因有四种:一是“酷”,感觉高人一等;二是可以支配他人,让他们听我的话;三是提升工作能力;四是有更多的机会服务同学。各位看官应该注意到了,两地调查不但项目一样,结果一样,甚至连文字表达也分毫不差。 
    天底下竟有这么凑巧的事,真见鬼了!这应该不是记者捣鬼吧?否则这一调查就毫无意义了。或者事情真有那么凑巧?不可能,两者调查对象不同,杭州调查的是中学生,长沙调查的是小学生,中小学生面对的“诱惑”不一样,他们分辨事物的能力和认识水平也有差异,怎么可能得出一模一样的调查结果呢?没别的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调查有假,调查者(老师)和被调查者(学生)总有一方造假,所以这类调查根本没可信度。 
    既然调查结论靠不住,且慢喊“狼来了”。其实,中小学生的腐败现象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甚至连腐败概念都搞不清楚,即使偶尔表现出来争名争利的倾向,那也不能归结到腐败上去。就以上述调查结果来论,中小学生将钱看得最重要,并不能说明他们的贪欲如何强烈,长大后就一定会去做贪官。这其实只是人的自然本性的暴露而已,很正常。君子还爱财呢,何况普通学生。其余两种结果,更是与腐败搭不上边,老师多虑了。 
    最后,笔者不想表态,赞成还是反对“廉洁文化进校园”,只是想提醒一句,时移世易,每一代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准则,做教师的不能老是用“三好学生”的传统眼光去看待学生中的求异思维和“反常行为”,以至将学生的务实理性、功利盘算和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统统视为“离经叛道”,非得用廉政文化将他们的脑子洗刷一遍,将他们培养成不计钱财、不慕名誉、不求地位的大公无私的谦谦君子不可。兴许,现在学生表现出来的人生追求恰恰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公民品格呢,做老师的如果不将此中道理厘清,就一概将之纳入腐败范围予以“打击”,恐怕会打错板子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