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人文关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在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创建现代教师发展模式的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用功利取向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理性审思。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向教师的,是为着提升教师服务的,它需要关注并尊重教师之为人的需要、自由与尊严。教师专业发展呼唤人文关怀。 
    教师专业化实际上是现代性意义上的技术型专业化。无论是技能熟练模式还是反思性实践模式,走的都是以教学技能的完善来实现教师专业化的道路。在这种教育技能的完善过程中,无论是在职还是职后教育,都过分依赖于僵化、固定的教材教条,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相脱节,也与教师们丰富的个体实践和个人需要相疏离。理性的过度扩张导致忽视了情感,重视了共性,忽视了个性,教师专业发展被理解为是一个理性、逻辑性、线性化的过程,放弃了对教师发展中非理性、个人化、多元性的关注。在强化某种形式主义的专业化过程中,我们放弃了自己的教育灵魂和教育智慧。课堂应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体,它需要教师将自我的热情、信念、价值观等都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与学生一起探究对话,建构对教育生活的体验与态度,品味知识的酣畅和精神的欢愉,成为共同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教师的评价更侧重于教书的价值。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学业成就为标准,而学生的学业成就在生活中又简化为考试分数。实际上,教师面临双重的评价标准,一方面是来自课程改革的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另一方面是社会现实中对分数的追求。 
    在一次全国范围的师德状况调查中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教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关怀。然而,问卷显示的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只有四成的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怀。事实上,导致这种情况发生,并不是我们的教师不爱护学生,而是源自教师对关怀的片面理解。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拒绝关怀,但实际上我们关心的是学生的知识、技能,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生活。我们教会了学生大量知识,但在学生生命的成长上并没有给予太多关注,忘记了关怀的根基所在,颠倒了教育关怀的价值本质。教育并不否定关心知识,但要以内在的“精神关心”为支撑点,才能充分显现出知识关心的教育性。对知识和精神共同的关怀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有可能培养出完整的人。正如裴斯泰洛齐所说:“人类才能的整体性是神圣而永恒的天赋,着重这个整体性才是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谁在教育实践中漠视这一原则,不论用什么方法,都只能使我们成为不完整的人,在这种人身上是找不到满意的结果的。”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人文关怀。只有引发教师们的情感动力,才能激发他们的教育激情,释放他们的生命活力与创新意识等非理性精神。近代兴起的教师专业化运动进一步使教师成为既存制度的建设性力量,教师被“格式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对话倾听教师的心声,尊重教师的感情和首创精神,让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在发展理性的同时,还要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以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要和教师的发展需要。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这不仅是一个局限于师德范畴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并且关涉到教育智能、沟通技巧的问题。所以,学会关怀学生,应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中来,是教师专业发展应补上的一课。 
    关怀源自对人与人息息相关的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的体验与认同,关怀的基础是尊重,如果没有尊重作为前提,那么关怀只能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施舍。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平等关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见、有思想、有感情的完整的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不是客体和容器。要与学生进行真诚平等的对话,不是要说服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对话双方关注彼此,并且要超越分歧。好多教师正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关怀的平等性,而使学生没有感觉到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关怀不仅是一种态度、理念,也是教师的教育智能在教育实践中的展现。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且掌握与学生的沟通技巧,才能使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才能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事实上,学生们感受不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怀,有时是和教师的沟通技巧不足有一定关系的。 
    (作者:陈桂香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