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刚动工,就看到“深圳大学是否将被抛弃”这样的言论出现在大众媒体和网络上。作为在深圳大学从教多年的教师,不免为部分言论感到遗憾。在理解某些作者的善意的同时,却也不能苟同某些看法。笔者认为在谈论高教发展时不可急功近利、不可厚此薄彼,真正需要抛弃的是僵化的高教体制。 深圳人口剧增、市场经济日益繁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兴办新的、更多的大学既是形势所需,也是城市发展的长远之计。但是我们不能采取揠苗助长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把一座大学办起来,在不少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急功近利的一面。 不管是南方科技大学还是深圳大学,同是市属高校,不可能在管理上给予区别对待。既然是鼓励高校发展、鼓励高校自我创新、鼓励互相竞争,如何可能给予不同的政策呢?竞争就必须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嘛。鉴于深圳大学已经取得的发展,新大学不管在体制上如何先进,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与老大学形成多大的竞争。仅就招生来说,新大学在硬件方面的欠缺毫无疑问会是其软肋。因此,新大学短期内还需与老大学形成资源共享,否则无法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西丽大学城就是显例)。因此可以说,深圳大学不仅不会被抛弃,而且可以获得新的发展契机,与新大学共创辉煌。 深圳大学短期内没有被“抛弃”之虞,但是长远来说竞争力是否落后于新大学,则要看深大自己在学校管理、师资和科研上是否能够形成一定的软实力。按深大校长的说法,目前制约深大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需要有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其中最主要的是财权和人事权。深大已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其中人事制度改革就需要市政府的放权,否则这个具有创新意义的方案只能流产。 深圳大学和国内的其他高校一样都受到教育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体现出计划管理的诸多特征:体制僵化,高校行政化,重管理轻服务,人才缺乏流动等等,不一而足。这种体制下,需要改革的方面很多。 深大在高校排名、师资和科研方面确实不尽如人意。但是其中有些客观因素需要了解,比如在一些不同指标的高校排名中,都很注重师资、招生质量、硬件设施等方面。其中师资按博导、教授、博士的比例去排,深圳大学于2005年获得博士授权单位,博导的数量只能随着以后博士点的增加而增加。而且随着博士点的增加,在现有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排名肯定将大幅度上升。招生方面主要衡量的是学生的总体水平,即高考分数。深大作为地方大学无法与重点大学竞争,但是目前在省内外的招生情况是在我省一般本科院校中相当靠前的。如果取消一本、二本的招生模式,深大的招生情况会更靠前。 从科学研究方面来说,深圳大学在地方高校中也是比较好的。因受限于地方大学,所以虽然不少教师有较高研究水平,但是在略带分配性质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的获取数量上处于劣势,影响了深大的排名。尽管如此,深大还是涌现出了一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和学科。 高校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是新理论新技术的创新地。新理论新思想需要多元与宽松的学术氛围,也需要给予这些新理论新思想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蕴育生发。急功近利的思维不利于大学的成长,封闭僵化的管理体制也不利于大学的发展。深圳大学需要的是时间、空间,其他大学亦然。 □肖俊(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