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8,储蓄余额占全国的1/7。但2007年全省高校毛入学率才为25.6%,低于浙江、江苏5个百分点以上;常住人口每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位居全国第22位。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现代化离不开良好的教育发展。广东教育应有“杀开一条血路”的气魄去改革,否则“排头兵”的目标只能落空。在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的前提下,一定要大力挖掘社会资金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广东发展不是没有钱,而是没有有力促进教育发展的好政策。 广东省户籍人口7000多万,却有2300万~2800万外来人口,以15%的人携一个子女计,广东省的城镇就要增设有6个年级24个标准班(50人)的普通中小学校3500多所。若平均每所新学校需投资5000万元,共需新增投资额1750亿元。随着外来工带子女来城的比例及外来工总量逐步增加,到2020年,学校数和投资数还得增1~2倍。 又如,到 2020年广东大学毛入学率要达到50%,大学在校生比现在要净增100多万人。相当于要新建5个广州大学城,需2000亿元。而且由于大学扩招,必定要带动高中学位数的大幅度增加,带动着比大学扩招还要多的资金(广东示范高中3.75万元/学位)投入。可见,全靠政府财政来买单是不现实的也是没必要的。毫无疑问,不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我省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而没有充分高水平的教育实力,和谐社会的实现也是不可能的。 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就要把民办教育真正地当作我国社会主义的“儿子”。首先要给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样(民办)“事业单位法人”的政策待遇,给民办学校教师予(经费自筹)“事业编制”的国民政治待遇。如果有关部门还是带着“体制性歧视”眼光看待民办学校及其教师,则民办教育将永无大发展之日! 因为教师的户口、人事档案管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继续教育、合理流动等缺乏统一平等的政策规定,使得民办学校教师有着强烈的后顾之忧,有始终被排斥在地域文化之外的不安全感。使民办学校因此难以引进和稳定高素质的教师;同时也客观上削弱了民办学校的竞争力,打击了民间资本投入教育的积极性。若不直面这一事实,努力改善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政策环境,我省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将为此付出巨大代价!(张铁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