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苦不仅难住了普通学生,连教育部官员的子女也无法幸免。20日下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处长周一在武汉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开幕式时大发感慨:现在中小学生学习很苦,自己的女儿为了应试,不得不牺牲心爱的书画特长,转攻奥数和英语。(《武汉晨报》1月22日) 在笔者看来,教育部官员为子女的“应试苦”而烦恼,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教育体制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衍生教育行为。虽然素质教育喊了多少年,但奈何“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放眼国内,在应试教育体制的裹挟下,没有哪个家长的孩子不受应试之苦。教育部官员的子女显然也不例外。只要考试仍是评价学生的惟一指标,只要高考仍是“千军万马”必过的“独木桥”,应试就必然成为学生的指挥棒。像郑渊洁那样敢于对应试教育说不的家长,只能说少之又少,也难以推广。 经济学家汪丁丁曾这样描述中国的教育困境:“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为最显著特征的市场之内的时候,教育迅速地从旨在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外在特征的过程。”这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已经从培养“人”,异化为培养“竞争机器”的工具。牺牲孩子心爱的书画特长,转攻奥数和英语,原因无他,只因为奥数和英语在高考时比书画更管用,更能够在与其他孩子的竞争中“领先”。 应试教育下,孩子是最大的受害者。由于大量的习题、作业和考试,大部分孩子不仅要牺牲兴趣爱好,牺牲快乐无忌的童年,还要牺牲身体和心灵的健康。睡眠不足、高度近视、书包超重、缺乏锻炼、心理压力大……问题岂止是“一箩筐”。有媒体曾报道,某省小学生近视率高达42.7%;初中生烦恼多,排解方式令人忧;80.3%高中生身体亚健康;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不理想。总而言之,只要是在读书的孩子,莫不是病态百出、让人生忧。不少专业人士和学者,甚至像鲁迅先生当年那样大声呼吁,“救救孩子”。 如果我们再把目光放远,就会发现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受害者又何止限于青少年学生呢?教师、家长同样是受害者,整个国家和民族是最终的受害者。因为,长期来看,应试教育会使人的素质和能力相对下降,社会文化和思想日益贫乏,导致国家和民族失去创新能力,最终受害的必然是全体中国人。说“应试教育下,人人都是受害者”,一点也不为过。 因此,对于教育部官员来说,除了为孩子“应试苦”而牢骚外,应该更多的思考如何打破应试教育模式,拿出新办法,出台新政策,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这也是其职责之所在。(陈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