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是大学改变社会 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2)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接下来我们要问的就是,大学的精神是什么?
    福斯特说,一所大学,要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这话对当今的中国高等教育,应该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虽然我对当今中国的大学会不会去思考人类生存的意义、学问的真谛这类问题持相对悲观的态度,但我还是希望当代中国的大学能够保持其最基本的尊严,维护其最起码的底线。近20年来,中国的高校“升本”、“改大学”成风,但毫不客气地讲,大学越来越成了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经、法、商、工、农、医等学科在强调实用性,就连人文学科都在强调其实用性,“有用”与“无用”似乎成了衡量学科的标准。如此一来,我们的高校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地方,办学的目的无非就是使学生将来成为有用的专才,服务于社会的某一职业,谋求自己的生存。在这样的大学,鲜见大学精神之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应该牢记的是:大学是思想交集的场所,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若是随波逐流,大学精神将会荡然无存,大学也将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进一步追问,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的使命是什么?
    哈佛大学虽为世界顶尖大学,也有其苦恼。福斯特在演讲中说:“人们要求我们报告毕业率、研究生院的入学统计数字、标准考试的分数,目的是为了在大学评价中提高‘附加值’,人们要看研究经费有多少,教师出版和发表论著的数量是多少。”
    目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的“美国大学排名”,对美国大学形成的冲击波越来越大,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所有大学都受其影响,无法回避。根据此项“大学排名”,普林斯顿大学已取代哈佛,连续7年在全美大学排名中名列第一。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新上任的哈佛校长依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说:“这些硬性指标本身并不能说明所取得的成就,更不要提大学所渴望达到的目标了。虽然了解上述指标很重要,它们也可以说明我们事业中的一些特别的内容,但我们的目的要远比这些宏大得多。”
    看当今中国的情况,虽然大学排名的冲击还没有那么大,但其他问题带给高等教育的冲击,比起美国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美国高等教育所遇到的问题我们都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而且,我们所遇到的很多问题,甚至要比美国更严重。面对困难,如何去思考大学的功能乃至高等教育的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再来听听福斯特的说法吧。“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了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
    就是这样,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