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学者炮轰素质教育误区 称高考鼓励学生说假话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华龙网-时代信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重庆师范大学学者张育仁最近在西南大学“雨僧讲坛”开讲“杂文家眼中的素质教育”,以其尖利的批评引起学界关注。昨日,他向记者详述了自己的观点:“当前的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比如‘鼓励’人说假话、缺乏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对人格的尊重。”
    误区一:助养虚伪习惯
    素质教育有很多层面的含义。有着杂文家身份的张育仁强调,“首先应该是让受教育对象‘成人’———成为能独立思考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成才。”
    他认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恰恰在这方面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高考作文,“有时就是很荒唐的,明显鼓励人说假话”。
    “有一年的题目是‘诚信’:背负‘金钱’、‘幸福’、‘快乐’以及‘诚信’等包裹渡河的年轻人在河中心面临选择,丢掉哪一样?”张育仁说,聪明的考生们自然投考官所好,无一例外地将“诚信”留了下来———但谁又真的愿意舍弃幸福和快乐?”
    张育仁说,诚信当然是必要的,但这个作文题过于机械地捍卫“无条件的诚信”,从而“鼓励”了受教育者说违心话、进而习惯于将虚伪当作一种常态,“这其实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讽刺。”
    误区2:反素质的教育
    在张育仁看来,不尊重受教育者作为生命个体的人格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另一个误区。他举例说,“杭州某学校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来考学生:你和妈妈同处险境,只能有一个人活下来。怎样选择?”
    被测试的学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选择让自己活下来,“因为妈妈毕竟已经在这个世界呆了许多年,而我才刚刚开始呢。”结果这部分学生被老师们认为“思想道德品质有问题”。
    张育仁认为,“教育者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将生命划分了等级的。但事实上,生命都是平等的,即使是给予孩子生命的母亲,其生命的价值也不应该比孩子的生命来得更重要。在我们多年的素质教育中,存在打着各种旗帜对个体的人格和生命进行贬低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反素质教育。”(记者 秋天 实习生 蔡春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