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迎新晚会”、“中秋联欢”等大学校园里的活动,都在热火朝天地筹备中。可活动经费却把学生会干部们给愁坏了,19日,记者在大连某高校的学生会招新现场发现,学生会为缓解最近的经济压力,加入了一条入会新规定,新生想进学生会必须自带1000元的“嫁妆”——赞助费,这条新规颇具争议。(9月20日《新商报》) 学生会本来是在学校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学生行使民主权利,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组织机构,是学校联系学生的纽带和桥梁。它的选举产生本来应该充分尊重民意,遵循十分严格的程序要求。然而令人费解的是,自带“嫁妆”、拉赞助才能加入学生会,充满铜臭味的入会条件无疑是对学生会自治精神的亵渎。 有人说,拉赞助,可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帮学生会缓解经济压力。当然,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会经费紧缺的确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但在我看来,学生会经费难题理应由学校想办法解决,而且费用支出应该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做到量入为出。而学生会毕竟是一个学生自治组织,不等同于社会不是社会行业协会,可以向会员收取会费,更不是董事会,成员投资,然后收取回报。 学生会干部需要有为同学服务的精神境界,需要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与管理能力,如果把拉赞助作为进学生会的必要条件,不论学生素质、能力好坏,不论广大学生的意愿如何,只要有钱就可以进学生会,不仅学生会成员的素质与能力无法得到保证,而且充满利益交换的意味。 实事求是地讲,学生会成员虽然工作比较辛苦,但是能锻炼社会交际能力,培养领导管理能力。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下,进学生会还能增加不小的筹码。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进学生会肯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面对交赞助费的霸王条款,广大学生该如何选择呢?1000元钱对社会交际广泛,家庭经济殷实的学生可能不在话下,拉人赞助,或者自掏腰包,都不困难。难的是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拉赞助无门,经济贫困的学生。他们除了打肿脸充胖子,扯债拉债以外,恐怕只能望学生会兴叹了。如此入会条件,岂不把学生会变成富孩子俱乐部?这不仅对寒门学子与不愿意自掏腰包的学生极不公平,而且与学生会的宗旨背道而驰。 总之,高校学生会的“经济”气息浓厚,不仅扭曲了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的本质,而且制造了新的教育不公。面对进学生会拉赞助的动向,学校显然不可等闲视之,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会组织的教育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会解决经费危机,保证学生会组织正常运转。 作者:叶祝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