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城乡教育差距扩大难解决 警惕另一种不公平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中国青年报 佚名 参加讨论

    教育不公成为当前一大议论热点。不过教育问题牵涉很广,仅仅强调某一侧面的不公平,看不到公平的相对性与客观限制性,只会导致偏激偏行,引发另一种不公平。如有一种议论:“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若仅仅形容城乡教育差异,自然形象生动鲜明直观,但若超越此限,因为农村学校像非洲,从而指责城市学校不该像欧洲,那么就走入另一歧路,会导致另一种不公平——对“欧式学校”的不公平,对“富裕者”的不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根子在于城乡经济文化的综合差距。囿于现实条件,城乡教育不可能于短时期内补平拉齐。城市教育领先发展,乃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城市学校先行“欧洲化”,农村学校才有可能跟进“欧洲化”。如果城市学校都未进入“欧洲化”,农村学校的“欧洲化”还能有什么指望?城市的今天乃是农村的明天,这符合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发展顺序。应该说,目前达到“像欧洲”的城市学校数量还太少,并不是太多。
    当然,“农村学校像非洲”也是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面对甘肃渭源县600余位代课教师40~80元的月薪,相信任何一位东部教师都会深深同情。然而,仅仅同情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并非大家都得停留在“非洲”。中国这么大,底子那么薄,出现城乡差别乃为必然。就像不能牺牲东部的发展以平衡西部的落后一样,不能因为乡村教育落后,就谴责城市教育走得太快。
    再如,引议颇多的高额择校费,对穷人来说确似不公平,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无力“借助”这条“绿色通道”。但从宏观上看,给予富家子弟相对优越的教育,使富人“投资”教育,确实有利于优化办学条件,符合吸收社会资金办学的总思路。若取消择校费,重点学校得不到这笔“计划外收入”,并不利于教育界吸收社会资金。同时,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上升,贫家子弟也能享受到提高的平均值。如进入重点中学的贫家子弟,便直接享受到学校收取“择校费”的种种好处:聘请优秀师资、更新办学设备、提高升学竞争力等等。诚然,如果富人能够既不为子弟“买分”,又能拿出钱来办学兴教,自然很好,但能够达到这一觉悟的富人总是少数,我们也没有理由强迫富人必须达到这一觉悟。“买分”(距离录取线一定分差之内)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富人的助教积极性,在目前政府尚无力大额投资教育的国情下,也是被逼出来的“时政”。
    说到底,教育要上去,优化师资乃是第一步,必须有优秀青年愿意投身教育。而目前教师收入又无法对优秀青年构成足够吸引力,再不设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待遇,仅仅希图他们自愿奉献,事实证明至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半个世纪了,真正的“瓦尔瓦拉”(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主人公)能有几个?
    因为落后的存在便抨击先进走得过快,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公平是相对的,也是历史的,必然受制于历史提供的可能性。贫穷固然无罪,富裕难道就有罪吗?若刻意遏制富家子弟的教育优势,打破目前教育界的相对平衡,就会出现更多更大的“不公平”。总不能认为富家子弟不能拥有希望得到更好教育的权利吧?总不能再执行“××路线”向贫家子弟整体倾斜吧?真这么做,对富人公平吗?难道富人因富成罪,就该接受这一不公平?
    指出城乡教育差距,有助于公众认清这一现实,思考酝酿解决方案,但若以拉高就低的方法拉平差距,那就会引出另一种不公平。谴责并不能代替决策,艰难的现实选择与平衡各方利弊,远比单一谴责困难得多。相形之下,指出问题的存在较为容易,而解决问题则要艰难复杂得多。最难办的是: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只能依赖社会进化逐步解决。为此,提高批评舆论的理性质量,均衡整体兼顾多方,不仅仅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让批评带上建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媒体与评论界应予持守的一份社会责任。
    作者:裴毅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