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的调查显示,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现象严重,在被调查的256所高校中,有192所学校的校训为“四词八字”的口号式,比例高达75%。(《人民日报》7月25日) 笔者认为,高校校训同质化、标语化,乃至完全雷同、重复,并非是什么坏事情。因为,这表明一些好的精神,得到了众多高校的认同和推崇。客观上,全国这么多高校,要求每所高校都去挖空心思弄出与其他学校完全不同的校训来,也未必切合实际,更不必要。 事实上,即使全中国的高校都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求实创新”等来作为校训,又有何不可?这样一些好的校训,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所有高校都可用的。即使在完全相同的校训下,不同的高校其实还是可以办出不同的特色,就像在同一块苗圃上仍然可以培育出完全不同的花朵来一般。因此,大可不必把高校采用同样或者相近的校训称之为“同质化”、“标语化”,也不用担心这会导致所有的高校都失去自身特色,阻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其实,围绕高校校训,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许多不同高校的校训雷同、重复等,而在于这些被所有高校一致推崇列为校训的精神,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渗透进了高校的办学理念当中。校训是一所高校无形的“精神财富”,对内能形成一种文化上的向心力;对外则是学校个性和精神面貌的缩影。校训不仅是学校传统的承载和学校精神的象征,更是对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 但愿媒体的相关报道,激发的是各高校积极落实校训精神、找回曾经失落的核心价值的热情,而不是促使更多的高校去大张旗鼓地确立一个新的、与众不同的校训。 作者:邓清波 湖南公务员 文本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