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泛滥的高校新闻专业如何消肿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光明网 佚名 参加讨论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我国高校新闻类专业泛滥。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院校设有新闻传播类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传播类专业在各地高校迅速铺开。进入21世纪以后,新闻传播类专业不仅在一些理工、农业、体育院校遍地开花,在一些地级城市院校也纷纷涌现。后果是学生质量下降,就业形势严峻。 
    就业形势严峻远不只是新闻专业的尴尬,而是扩招时代来临后所有高校、专业面临的共同难题。1998年,扩招前一年,大学招生107万。1999年后连年扩招,去年招生已达500多万。入学人数的暴涨带来分数线的降低,生源素质自然有所下滑。再加上高校师资力量的增长跟不上扩招速度,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从1998年到2005年,招生人数增加了四倍。在此期间,GDP增长了一倍。就算随着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更新换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超过GDP的增长速度,每年的毕业生也显然供过于求了。就新闻专业来说,到了2006年,在校生达到13万余人,每年的毕业生由20世纪80年代的数百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余人。而截至2006年11月,全国经核准颁发新版记者证的记者总人数也只有18万余人。如此比例之下,新闻专业毕业生必然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 
    目前,已经扩大的招生规模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状态,家长和学生上大学的热情也未见明显的下降。如果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一个可能的结果是,家长和学生把上大学当作一段完善自我的人生经历,而不再把大学和就业直接挂起钩来,积极上学,不怕失业。这个结果对富家子弟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不符合平民阶层的期望;另一种可能是,口碑差、就业率低的学校或者专业再也招不来新的学生,只好关张退出竞争。这样的话,等于是市场机制倒逼高校降低招生规模,从而逐渐进入供求平衡的状态。 
    除了“无为而治”等待市场抉择之外,还有一个解决办法是迎难而上,打造社会急需的人才。就新闻专业来说,我国新闻媒体目前的数量大体上控制在:报纸约2200多种;期刊8000多种;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各约1000台。媒体数量稳定,近期也不会出现爆炸性发展,意味着媒体新老更替引发的人才需求稳定。就目前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总体水平来说,他们只能瞄准这一块儿,跟自己的同学展开惨烈的竞争———现状正是如此。可是如果大学毕业生具有新闻媒体所需要的特殊素质,那就可以和资深媒体从业者展开竞争,一举扩大就业机会。 
    无可否认,新闻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大学生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劣势。但随着社会结构和时代风尚的变迁,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也在剧烈变化着。比如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人们渴望致富,整个社会对财经新闻的需求陡然增加,这就需要既有经济学功底又有新闻敏感的财经记者。再比如说,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契约意识的普及,立法进程的加快,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需要得到法律方面的指点,这就需要既有法律背景又懂新闻规范的写手。面对时代新的要求,一些新闻老手在知识储备和反应能力上已不能胜任。媒体中一般人才过剩,而高端人才稀缺,给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如果高校的新闻专业不希望自己被淘汰,如果新闻专业的大学生想找到好工作,就不妨在课程设置和实习安排上,有意识地按照媒体的需求去下功夫。 
    总之,无论是新闻专业泛滥成灾,还是高校毕业生总体过剩,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全面化解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市场的无情选择、各高校和大学生的主动出击,缺一不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