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一所重点高中最近发生了一起血案,一名高二学生手持利刃,杀死了班主任。起因很简单,该学生在课堂上看小说,老师没收了他的书,两人发生了口角。 这让我想到了前不久发生在无锡的一件事,一名小学女教师(22岁)因管教一小学生,被其家长割断喉咙,死在校门口;想到了发生在北京某艺术职校的“辱师事件”;想到了重庆一女教师因制止学生在课堂上打扑克,被不堪入耳的辱骂气得心脏病突发身亡;想到了身边许多学生骂老师、打老师的事情。一股彻骨的寒意涌上心头,我们的社会究竟怎么了? 当杀师、辱师之类的消息见诸媒体,不绝于耳的却是这样的评论:这只是偶然事件,毕竟中国这么大,几起刑事案件何必大惊小怪?“孩子是受教育者,他之所以犯错,是教育者失职。”某教育专家针对北京的“辱师事件”说,“我们不应该责怪孩子,孩子没有错。”当错在学生、老师连生命权益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这些一味指责教育者的专家是否想到,一味的放任,一味的包容,将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教育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搞好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许多方面的努力,仅靠哪一方面都不行。把教育完全推给学校,一味地横加指责,抛出“教育万能论”的论调,学生做错了事就说几句“要以教育为主”这永远正确却大而空的话,我看丝毫无助问题的解决。 看看如今的孩子成长在怎样一种环境下:贪官污吏的丑行让人触目惊心,影视明星的痞子形象、绯闻充斥着大小媒体,宣传色情、暴力的图书、杂志大行其道,整个社会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离婚率逐年上升,制造了大量的问题少年……80后、90后两代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长大的。一边是日益难管的学生,一边是某些人“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做不好的老师”的豪言,中间便是可怜兮兮、战战兢兢教书的老师。然而,生源、升学率又是学校生存的根本,学生的成绩好坏又与老师的津贴、荣誉,甚至饭碗紧紧相连,夹缝中老师的感受可想而知。于是老师中就有了“如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式的宽容,就有了孙辛卯(辱师事件中的“师”)佛教徒般的大度。可在这宽容、大度的背后,折射出了更多的教育者的尴尬与无奈。 是否有人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会不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呢?是不是对未成年人过于宽容以至成为一种纵容呢? 一个孩子从小到大,无所畏惧是可怕的。小时候,对父母无所惧,上学时对校纪校规无所惧,成人后对法律无所惧,那么做人就会没有底线。“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你还能指望他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的有用之才吗? 美国哈佛大学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哈佛的一名学生私自将校图书馆的一册珍本带出,后主动向学校认错并归还图书。霍里厄克校长肯定其勇气和诚实,接着还是将这名学生开除。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名女中学生因坚持留校方禁止的长发被除名,学生家长诉至法院而败诉,法院认为,日本之所以有今天,靠的是严守纪律。对这两名学生个人来说,校方的处分在我们今天看来也许过于严厉,但对全体学生乃至全民族的利益而言,这种处分并不为过。 可在我们教育语境中,面对日益增多的“问题少年”、“不良少年”,校纪校规却束手无策,显得那么软弱无力,法律法规一味地退让,底线一天天降低。又有谁意识到另一个问题,即对“问题少年”的宽容,就是对大多数好孩子的伤害呢? 一个孩子犯错之初,让他接受适当的惩罚也许并不是坏事。未成人的是非观淡薄,必须有严明的纪律让他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个不经受风雨洗礼的小树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一个不经受挫折磨炼的孩子,注定成不了栋梁之才。 当宽容变成一种纵容,绝非教育之福。 作者:丁亚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