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办法日前出台,免费师范生一般要回到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10年以上,如果违约,应退还按规定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见5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可以说,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一次无数人期待已久的回归,现在,随着教育部这个政策的出台,一切似乎尘埃落定。只不过,现在拭去面纱,我相信,这样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在许多人心中顿时黯然失色,不再是想象中那般美好。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要享受免费教育,那些师范生必须有足够的勇气面对相关的“义务捆绑”。 不可否认,教育部之所以给免费师范生设定诸多的“义务”,是有着良好的制度善意的。比如,规定免费师范生必须任教10年以上,不能报考研究生,为的就是让免费师范毕业生能够长期从教,从而稳定教育队伍;让到城镇工作的先到农村去,也可以看作是为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 问题是,诸如此类的对免费师范生的“义务捆绑”,已经打上了强烈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烙印。一方面,这样的制度很可能因为缺乏激励,很容易使这项政策失去吸引力,造成更多的学生不愿意进入师范大学的校门;另一方面,这样的“义务捆绑”还容易起到逆反效应,消减免费师范生对从事教育事业的热情,进一步扩大当前教育系统中弥漫的职业倦怠现象。 众所周知,这种免费的师范生教育,最大的受惠群体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必须承认,他们接受这样的免费教育,并不全是出于志愿,更多的时候则是无奈。让免费师范生真正积极主动投身教育事业,必须通过相关的激励手段,让他们对从事教师一职产生内心认同与归属感。制度是作为激励而存在的,一项制度必须充分考虑 “利”与“害”之所在,而不能顾此失彼。对免费师范生进行过多的“义务捆绑”,恰恰就是在弱化这一制度的激励效应。 特别是在现实的语境下,对免费师范生的“义务捆绑”,更值得警惕。当前教师大多缺乏相应的职业认同感与归属感,如果造成教师流失的水土依然存在,哪怕是免费培养再多的教师,哪怕是对教师缀加再多的“义务”,恐怕最终仍然无法保证教师质量的稳定与提高。 对于免费师范生政策,我觉得现在教育部门还是不要急吼吼地忙着给免费师范生缀加“义务”。其实,如果能够真正对相关教育体制的积弊进行纠正,做好教育资源的配置,落实好教师待遇,不要让教师从早到晚承担着“无限责任”,这一行业自然就具备了吸引力。只有在这样背景下的免费师范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制度激励。 作者:单士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