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三年?两年?一个迷糊的"硕士"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华商报 佚名 参加讨论

    2002年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纷纷对硕士研究生实行或试行两年制培养模式。时隔数年,部分高校悄悄地全部或将一批专业又改回了“三年制”。对此,学生老师看法不一,很多学生深为困扰。(5月9日《中国青年报》)
    治大国如烹小鲜。同理:一个大国教育其政策也如同烹小鲜一般,最经不起翻来倒去折腾———对于研究生该上几年,三年与两年各有利弊,但最大的伤害都莫过于迷失在三年与两年的优劣之中,一会儿三年,一会儿两年,把自诩为“骄子”的学子也搞得晕头转向。
    如果说当初的三年变两年不慎重,留下今日的“回头”,那么今日的两年变三年,是否就一定更合理呢?网上有个调查,问“返回三年制学生是否应该领情”,这问题本身便好笑,与其问学生该不该“领情”,倒不如问在这个“3-2-3”过程中,轻率的决策者是否该“领过”!
    硕士到底该什么样?我们要通过两年或者三年的硕士教育培养一批怎样的人才?这样一个根本的理念不明确,也就难怪有学制上的“迷糊”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标都定位在培养学术型人才、解决高校及科研单位人才断层问题。但近年来,硕士研究生数量猛增,大量硕士涌向应用岗位,以往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开始动摇。如果说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半大众教育”来满足社会需求,那两年制似乎便够了;如果说仍要定位于培养高级学术人才,坚持“精英教育”理念,那么显然三年制更符合要求。
    从长远角度看,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是一个必然走向,但问题在于,很多高校对教育部放出来的“弹性”之力还没有充分自主的习惯,结果便是左右摇摆的一脸茫然:面对质量下降、就业差等问题接踵而来,手足无措,索性来个大转身———又转回到三年制上来,向“精英教育”的思维寻找救命稻草。前景却令人堪忧:三年制就能解决困难的就业问题与学子们在压力下形成的浮躁?
    没有清醒的定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到头来只能是自己晕头转向,学生也晕头转向。在中国高校缺乏自治习惯与自治能力的环境里,教育部对于这样的迷失不该不闻不问。
    作者:毕诗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