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今日教育 >

“读书无用论”在中国高校抬头

http://www.newdu.com 2018-01-06 参考消息 佚名 参加讨论
 
    【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1月28日文章】题:中国的噩梦
    安德烈亚斯、施特拉以及约翰要说的话人们耳熟能详。
    挤过独木桥
    “我原以为找工作很简单。我把简历放到网上,但现在大学生真是太多了”,安说。这名德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屡屡受挫。
    尽管找到了工作,而且还是在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但她当初为考取理想的大学曾经历一番拼搏,她说:“考大学太难了。”
    为被公共管理专业录取,张曾在一所寄宿学校苦读。“考上大学,你就能找个好工作”,母亲在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时这样鼓励他。他学了,考上了大学,并以良好的成绩毕业。但不用说好工作,他连一般的工作也找不到。
    这三名大学生是中国人。同中国的所有东西一样,经济奇迹的阴暗面也规模庞大。仅仅在张和安上大学的北京,去年高校毕业生就多达17.5万人,今年据说将达到20万人。全中国的高校毕业生去年超过400万,而且人数会一年比一年多。到处都有新的高校落成,因为不仅毕业生的大潮,连高校本身也是中国经济繁荣的一部分。因为学费上涨,因为大学学历待价而沽,所以靠上百万人对受教育的渴望可以赚大钱。
    求职如噩梦
    但目前1/3的大学毕业生后悔上了大学,他们感觉自己白白苦读了一场,在出钱供自己上学的父母面前成了窝囊废。不仅如此,迷茫感也伴随着众多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安说:“我们在大学里没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大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
    从前人们还可以说:讲这种话的人不知道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几十年来,大学生在中国曾是享受特权的精英———谁上过大学,体制基本就保证他有工作。即便在分配工作的体制废除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仍然有很多工作机会。但近年来,这种情况不复存在。
    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找工作对大学毕业生来说也变成了一场噩梦。数十次投递简历,在互联网发布求职信息,无偿实习,参加资质考试还有徒劳的面试。张和安这样的大学生感觉自己被欺骗了。
    不愿回家乡
    大学和政府因此呼吁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回农村。但那些当初连大学都不愿在家乡上的人又怎么会愿意回家工作呢?因此,大学教师抱怨他们的学生只想一动不动地碰运气,这些年轻人也只愿意在北京、上海或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工作。
    22岁的史在北京学习经济,找到工作的她成功留了下来。“到北京上大学真难”,因此她理所当然要力争毕业后留在北京。为省钱,她与同事合租一套房。“在家乡四川,我干不了什么对个人事业有益的事。我更愿意我的父母来北京。”但她其实更想出国。对张和安来说,精心选择的外文名也表达了他们对西方的向往。
    在北京寻梦的几百万人没人愿意放弃梦想。外地来的大学生以各种方式争取留京。
    安来自安徽的一座小城,对他来说,回家是无法想象的。“我不知道自己在那儿能干什么”,他说。中国的教育体系优待大城市里本来就享受特殊待遇的学生,尤其是北京的学生。为考取理想的大学,外地学生在高考中必须取得比北京学生优秀的成绩。而且他们在找工作时也吃亏。他们不像北京的同学有关系,关系在找工作时仍然至关重要。许多家在北京的大学毕业生最后都是靠父母或朋友找到工作的。回安徽对安意味着没辙与耻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